而今,韬哥将年满四岁,如果非要给一年前的自己对韬哥的教育进行打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打50分, 不及格。一年前的韬哥,哭着喊 “我不喜欢妈妈,我喜欢爸爸”,什么事情都喜欢找爸爸,而我这个妈妈则是非常的不受欢迎不受待见。
当韬哥还是那个香香软软的小宝贝时,每天都是那么开心愉快,因为韬哥实在是太可爱了,他会奶声奶气地发出不知所云的声音,会随着音乐笨拙地舞动。。。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那个曾经可爱听话的宝宝突然开始有了自己强烈的意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不要!” 。日常的吃饭、穿衣、出门, 仿佛一下就成了一场场拉锯战,一方是大人急切希望快点完成每一个事项,另一方则是小祖宗拖拖拉拉开小差不配合。除此之外,还伴有其他诸如乱扔玩具等一系列的淘气举动。
面对韬哥的不配合和调皮捣蛋时, 我在尝试好言相劝、哄骗等未果后,忍不住厉声斥责,甚至有几次还启用了小黑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英文里也有 terrible two 一说。但是,我“教育”的方式显然没有奏效,还把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给搞僵了。韬哥那时更喜欢一直和颜悦色,百般宽容的爸爸,面对严厉的妈妈则是皱眉嘟嘴。我那时还安慰自己,就当自己在家唱的是红脸,他爸爸是白脸吧!但是,后来韬哥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有时甚至让我都开始怀疑这是我的孩子吗?!怎么这么讨厌?那些简单的道理讲了多少遍他就是不听!!愤怒的情绪已经让我丧失了应有的理智,居然会觉得孩子是在和我存心做对!
我何曾意识到,那时自己的言行已经伤害到了韬哥的心智。孩子是多么的敏感,也是多么的易受伤害。幼小的他就如同一面镜子,虽然不能用言语流利表达,但是他的行为真实客观地反射了我对他的感情投射。我的语言暴力和粗鲁的举动,一遍遍鞭笞着他幼小的心灵,伤痕累累。。。我怎么可以那么铁石心肠?!我是被自私蒙蔽了,我是在想着自己时间要不够用了,事情要做不完了。我没有想到孩子在情感上需要什么。我把自己放到了更高的优先级,所以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快刀斩乱麻,结果剪不断理还乱。我真是时间太紧缺了,紧缺到都不肯花心思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小时候俨然离我已经太遥远了,我已经无法理解孩童的思维。。。
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知道再这样下去我一定会毁了韬哥良好的个性,我必须自己做出改变。在我的2017年的三个目标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善母子关系。改善的基础就是我要怀着爱去看待韬哥的每一个举动,欣赏他如同欣赏他刚出生的时候一样,宛如初见。做妈妈的心平气和,孩子自然也不会焦躁不安。正如前面所说,孩子的感觉是非常灵敏的。大人的改变,在孩子身上也日渐显现。过去的一年,我不能说自己这个妈妈做得有多好,确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不过现在韬哥常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喜欢妈妈”和“妈妈你最好了”。母子关系的改善说明我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就在前几天,我再次在蜗牛读书上读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我其实八年前就读过的书。再次和作者一起体验其孩子的成长历程时,我真是感慨万千,一边不断地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候犯的种种错误,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在歧途上走太远。读完这本书,收获还是很大的,我很认同作者提出的几个教育原则。
营造自由的气氛,减少干预
大人不要一味的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虽然是个小小人,但是毕竟是有自己思想的,任何一个举动也都有其原因。在一个自由轻松的家庭氛围中,鼓励孩子多多遵从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要不是有原则性错误的,大人尽量不要加以干涉。即使有问题,问清源起,讲明道理,加以引导就好。在抱持的环境下,积极的自我创造力才能得以蓬勃生长。毕竟自我认知的这个旅途从生命伊始就已经开启,孩子必须自己来一步步探索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家长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
大人做到言行一致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虽然有足够的主动意识,但是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模仿身边亲密的家人开始的,所以父母当仁不让地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希望孩子以后成长成什么样,那作为父母就要在言行上和自己所期望孩子做到的标准达成一致。所谓耳濡目染带来的作用,远比教条式苛刻的要求要有效的多。
打牢阅读基础,开卷多多益善
要想孩子以后有强大的输出能力,优质的输入必不可少。输入学习有很多方式,读书是主要渠道之一。不管以后孩子从事什么样的事业,过什么样的生活,能够快速吸收,准确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而阅读就是基础。凡人类书籍的经典,无不是凝结的智慧精华,那是一代代人经过自身积累所阐述的真善美。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当孩子热爱阅读后,孩子就拥有了自我成长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
指导原则固然好,应用实践是硬道理,以此为据,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