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学校接女儿,等了老半天没看到孩子出来,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说因为课上顶撞了美术老师,被老师留了下来……
老师没说具体情况,后来看到她红着眼睛出来,看到我便委屈地哭起来,我连忙抱着她,给她一个拥抱,毕竟这是一年级以来第一次留校,怕她自己也不会处理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儿伤心,后面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自己也不愿提起,我便告诉她对老师肯定要尊重,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大胆好好与人沟通。
由此想起孩子如何社交问题可能也是长期需要关注和言传身教的事情。
其实我养育两个孩子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希望过他们是一个“听话”的人,和“听话”相反,我希望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并且具备辩证分析、为自己做决定的思维方式。在家里他们也不需要听我的话,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合适,完全可以不同意和反驳。可能是这种态度导致她在学校或者外人面前有点不适用。那么如何可以让她懂得知道为别人思考又懂得为自己发声呢,这可能就要锻炼她的表达能力了,勇于表达而不情绪化。估计只能从家长的示范开始,以后遇到事尽量多沟通,不吼不恐吓!
做到有理有据,不被情绪牵引,让情绪和权力凌驾于事理之上,“因为我很生气,所以你必须得听我的”、“因为我是你父母,所以你必须得听话”,这些话都不应该说。
最后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明白对错,知道事理,也懂得如何做出选择,哪怕这个选择不是我们理想中最完美的样子,但最起码是他发自内心做出的、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