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楚国武士,掉了日日相随的宝剑,不是不小心,难道是他太主观思想僵化吗?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武士也算爱读书,一次读到伯乐所著的《相马经》便牢牢背诵起书中所记录的良驹相貌特征,希望有朝一日找到一匹宝马良驹,于是他死板地开始了找寻千里马的旅程。
楚人翻山越岭跋涉在山间,这里沟深林密路径悠长,峰谷间只听得潺潺水声,还有林子里樵夫急促而有节奏的砍柴声。啪嗒。。。咕噜噜的声响后樵夫停下了挥舞斧子的身影,楚人走近一看原来斧子逃离了木把飞下坡去,坡陡地滑近处根本无法下脚,只见樵夫利落的捡起一根长长的树枝,朝斧头滚落的角度做了个显眼的标记,樵夫快步从后山的小路绕到了坡陡底下,很快在标记的指引下一会儿就找到了斧头,看了这一情景,楚人领悟良多。
楚人下山后登上了渡船继续找寻千里马,正好渡船上也载着好多牲口,于是楚人举着宝剑一会拍拍牲口的屁股,一会儿指指它们的脑袋,一板一眼忙得不亦热乎。匆忙间宝剑嗖地一下从剑鞘中笔直坠落在湖水中,船家忙对楚人说:“湖水不深下水一捞或许能找回宝剑."楚人一摇头说:“我自有妙招!”说时迟那时快,楚人麻利地拔出腰间的匕首,轻轻地在宝剑落水的船舷处划了一道深深的印记,“我的剑是从这儿落水的,有了标记何愁取不回宝剑啊!”楚人神气地喃喃着。
渡船自此一路没有停顿驶到了对岸,渡客和牲口都下了船,船家问楚人是否需要雇人去湖心打捞宝剑,楚人坦然地答道:“有了刻舟印记的心计,还要死板地求人吗?”
话音刚落,楚人在印记处轻身一跃纵入湖中,岸边浅滩一目了然多的是石子哪有宝剑?楚人在船舷印记处水下反复搜寻终未得宝剑。
可见人做事不小心常有,思想僵化主观意识太强的毛病要少犯!
后注:
讲故事一般有三种顺序模式:
主旨发散法就是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点,所有的内容都是核心点的延伸,也用以支持主旨结论。
悬疑开头如何写呢?有三种常见的套路:
1.最常见的就是百年孤独式悬疑开头,颠倒时空的界限
2.故意营造不合情理的场面
3.提出疑问造成悬疑
_摘自<学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