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琼老师说:
“上了我的课,你们马上就可以用5分钟写OKR”
“写OKR,会让你全身发热,因为你的内心的渴望被点燃”
“可以用OKR先管理一下自己啊”
“OKR要透明,越透明效果就越好,勇敢的发到你的朋友圈吧”
咕嘟嘟喝了老师的“汤”,我“非常荣耀”的在我的朋友圈里写下了我人生的一个OKR。我很认同这种管理方式,既然老师说可以管理方方面面,那么就先从自己开始吧。
真的有点开心,有点发热,有点燃...
第一个礼拜:我坚持的还不错,没有淘宝、没有京东,开开心心的锻炼,做个爱读书的小文艺青年
第二个礼拜:双十一压倒性胜利OKR的一周,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为什么OKR没有对我起到足够的约束,我的购物车已经让我羞愧不已了... 是自驱力不够么?还是双十一诱惑太大了,我的OKR算失败了么?我的O是不够激情么?后面我应该怎么做,才会让我的结果不偏离?
之后的几周,我在回顾总结的时候,我又觉得我的KR视乎太简单了,很容易变成我的习惯,但是尽管这么做了,距离我的O 还相差很远... 是我的KR定义错了么?
华丽丽的,首个OKR以失败告终,现在它已经尘封在我的朋友圈成为我记忆里的一个小故事。
下面对这个故事做一个简单的复盘:
1)优点1:透明。朋友圈嘛,你懂的,我每周回顾也会同步到朋友圈。说实话,真的有朋友会跳出来监督我:“嘿嘿,购物车能看一眼不?”,所以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的确让我控制了几周。
2)优点2:周回顾。总结每周的完成情况,监督进度,就算失败了,也会反思原因。
3)优点3:先小范围为试点。还有什么比拿自己做OKR试点更小的呢?自己先感受,然后再推广到团队。
2)缺点1:OKR用错了场景。OKR试用的场景在于创造性的、需要挑战的工作,而不是重复的、简单的工作(这种工作更加适合使用KPI)。我在选择管理工具上就用错了方向,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还会有很多人都会遇到,其实在初始OKR章节中已经明确过OKR和KPI的区别,只是实操时还是会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