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这本书, 叫 《有味》。
这本书是一个叫汪建刚的人写的,哦,对了,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汪涵。(汪涵,本名建刚。在电台的那些日子,外面一直下着冷雨,于是觉得干脆叫汪寒好了,大家又说这个名字太冷了,所以叫了汪涵)
没错,就是那个帮刘涛在丹麦找丢失的行李的“一哥”汪涵,著名娱乐节目主持人。
为了写这个书评,这本书前前后后翻了三遍。
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本民间手艺人工具书。从开始怎么做香干(最开始以为是湖南美食指南),怎么做糍(ci,不读zi,原谅我读了三十年的zi - -!)粑,到生活用品油布伞、鸡毛掸子、折扇,桌椅板凳,乐器古琴,乃至文房四宝的墨,还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秤砣,武器弓箭。而且每一件物品,都详细地附上了使用原料和制作方法,分明是一本手艺人宝典,请有兴趣的同学自行完成课后作业。
考虑到这本书一定没有这么简单,我决定再读一遍。
第二遍的时候,我又觉得这是一本童年回忆录。
希区柯克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妇人,每天在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饭洗碗,相夫教子。她非常渴望有一天,过一过不一样的生活,哪怕看个电影。终于有一天,她的丈夫答应她,今天晚上不用洗碗了,带她出去看电影。她欣喜若狂,美美地花了一个小时,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电影院,当屏幕终于亮起的时候,你猜她看见了什么?
她看见屏幕里,有个妇人在辛勤地洗碗...
当你看到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你总会猛然之间,想到自己好像也有这么一个故事,那这个故事,就是个还不错的故事。
在南方小镇,靖巷深处,沩水河边,五光十色的油纸伞,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莲花,迎接天空中雨滴的滑落。梅雨时节,天微微凉,跟在奶奶后面,在巷道里此起彼伏的早市叫卖声中串游串游,等奶奶庞大的身躯一避,热气腾腾的包子就迎面而来了。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啊不,又放错了。傘的前面,刚刚走过的,是那时候的那个她,丁香花般的女子。忽然心里静的要命,就像村上说的,简直像全世界的雨正降落在全世界的草地上一般,那样的沉默继续着。雨水模糊了现实与梦境,衔接了过去和现在。又过节了,嚼着香喷喷的香干,看着邻里乡亲们在臼里舂着糍粑,湖藕炖排骨,剁椒炒腊肉,一道道丰盛的菜肴。舂完的糍粑,里面塞满腊八豆,“腊月八,打粑粑,打得好,大家呷”,翻译过来就是松松裤腰带多吃点。读到这里,我便开始回忆,自己儿时的那些美食,拿起纸巾擦擦口水。
这就是个出身江南的邻家大男孩,小时候也一样被父亲拿着鸡毛掸子追着跑,那个在温暖的小巷子里,慢慢长大的男孩。
第二遍读完,觉得除了吃的,对本书还是吃不透, 于是又再次拜读了一遍。
第三遍的时候,我觉得,这其实是一幅中国水墨画,就像一位长者在身边把画卷慢慢铺开,风轻云淡,温温细语,韵味无穷。如果用一句广告语来评判此书的话,我想用那句经典的东方时空,就是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暴露年龄了...)
每一个章节,都是讲的一件物,而每一件物,都承载了一种灵魂,一种情怀。这个物件并不起眼,可能就是家里的锅碗瓢盆、鸡毛掸子、桌椅板凳,可就是这些东西,看着是那么的简单,却很有可能是段不一样的故事,承载了不一样的灵魂。譬如讲箭,讲的是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已正而后发”(意思是自己站得正射得才正...);讲于木工,讲的是“木工是他的胡琴。他咿咿呀呀地拉着,拉到靖巷的水变得昏篮,拉到心爱的姑娘去了远方”;讲琴,讲的是“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使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而讲秤砣,又讲到了最最质朴的人生至理“错得毫那就错得厘了,错得厘就错得分了,错得分就错得钱了,错得钱就错得斤,所以天下都怕失之毫厘”。
从猪圈边儿放香干救孙膑,到伍子胥埋压缩饼干儿做城墙,从管仲一箭射小白假死,到俞伯牙摔琴纪念知音钟子期,从王羲之蘸墨吃馍馍,到范蠡参星斗做秤砣...明月三千里,上下五千年,都连接在这一个又一个,注入了匠人魂灵的物之中。这些物件,正如一把普通的扇子,在经年累月的把玩之后,闪出了不可思议的琥珀色的红色光芒。
而每个物件的味道,正如每位匠人自己的人生一样,独特而香浓。每一个匠人,都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就像《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说的一样,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对不起,又扯远了。
这里讲到的,只是本书的九牛一毛,有兴趣的还是自己翻看。最后讲一个书里的小故事,颇有意思。
列车上,陌生的一男一女相邻而坐。
路上无聊,就你一言,我一语,小声的攀谈起来。
男人黑漆漆的眼睛,一边聊天,一边有意无意打量着姑娘。
未等多久,男人小声问了一句:
姑娘,你男友不是本地人吧?
姑娘惊奇道:
是啊,你怎么知道的我有男友?还不是本地人?
而且你的男友不在你身边吧?
听到这里,姑娘忽然警觉了起来,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呀?
男人淡淡道:你这个表情证明我说对了。我还知道,你男友有姐妹,而且也不在本地。
姑娘忽然往边上挪了挪,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男人,慢慢地说:你到底是谁呀?
男人说,哈哈,姑娘不用怕,我是刚才跟你聊天推测出来的。我还知道,你喜欢文学,而且刚刚跳槽。
姑娘眨了眨她那双大眼睛,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男人。
男人看了一会儿姑娘,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当然,这个男人自然就是汪涵大哥了。
然后,汪涵给出了他是如何这样神奇的猜测到上面的事情的。
他看到姑娘打扮的很精心,所以觉得姑娘有男友,但是姑娘的打扮又不时髦,所以猜测她男友不懂时尚,所以不是本地人(鉴于当地是长沙,那个一到夜里,半个城的人给另外半个城的人洗脚的城市)。他男友如果懂时尚,但是没有改变她的穿衣习惯,但是女孩有一种被爱的感觉,所以这个男人一定有姐妹(有姐妹的男人的好性格)。汪涵说了一句诗,姑娘就对出来了,说明姑娘语文很好。姑娘说话有台湾腔,但是这个姑娘的打扮不像有台湾朋友的样子,所以姑娘八成是工作关系认识的台湾人,而且她喜欢说拜托,台湾话比较差,所以可能是刚刚跳槽。
一个简单的聊天,就让我对汪涵,多了一个大写的服。
好了,天亮了,今天就先讲到这了,改天见。
书名: 《有味》
作者: 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