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尿失禁
骨盆底的肌肉:
骨盆底的功能:
膀胱逼尿肌:如果过度活跃就会导致尿频,尿失禁。
骨盆底肌群是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控制。
排尿机会减少,骨盆底肌就一直处于收紧状态,就没有放松的机会——膈肌的持续紧张——颈部屈肌紧张。故不能养成长时间憋尿的习惯。
如养成刻意排空尿液的习惯,会引起大脑对排尿的认知紊乱
当尿量达到200-300ml,会第一次产生尿意。
压力型尿失禁:盆底肌力量不足。
治疗:首先采取训练来改善尿失禁,当训练效果不良,建议其他的保守治疗方法,甚至手术治疗。
孕期很常见。
通过自我憋尿的训练,不要让自己养成马上排尿的习惯。
子宫脱垂:同时会出现排尿和漏尿的问题。
经过训练,能由第三项改善到第一项,就是有效的表现。
观察量:读秒和容器衡量。
最少记录2天以上的数据,有参考意义。
自我控制:用骨盆底肌收缩保持住,分散注意力,再坚持的方法憋尿。
要自我清楚是没有尿的,只是膀胱的活跃,让我们产生的排尿感。只有分散注意力和收缩骨盆底肌来抑制尿意。如此反复循序渐进的训练控制,达到治愈的目的。
注意事项:1、面对面,要有接触。2、练完骨盆底的单独训练,一定再要与协同肌一起锻炼。
会员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放在坐骨结节内侧,当会员收紧骨盆底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骨盆底在离开你的手。
亦可以把手放在会员下腹部两侧,感受骨盆底收缩所带来的腹横肌的收缩,及腹股沟附近的变化。
一般两侧骨盆底不一致,特别是侧切和撕裂的一侧,其收缩是不良的。
侧卧位:一手放在耻骨,一手放在尾骨,对向挤压,起到骨盆底的提示作用(只适合女性教练)
四点支撑:膝放在髋的正下方,手在肩的正下方,五指平放,肘关节微屈,肩胛骨下沉,让脊柱向两端延伸,头、背、腰保存同一水平线上。让会员一侧膝盖微微抬离床面,用手分别抵住膝盖和脚背,对抗5秒,休息5秒,配合呼吸。
注意*:所有动作的训练都要配合呼吸完成,先吸气后吐气,先有骨盆底的收缩,再有动作。让其体会到骨盆底的收缩,否则激活无效。
头颈肩、胸椎、腰椎、骨盆的排列要一致。吸气不动,呼气骨盆底上提,用心去感觉(本体感觉的练习)
站资:双脚与髋同宽,双脚内侧缘平行,双脚用力向外施力。
骨盆中立位:尾骨去找脚跟,耻骨轻轻抬高,这样可以把骨盆调到中立位。
吸气不动,吐气的时候轻轻挤压魔力圈,挤压的过程用力收骨盆底,要有整个身体上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