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实录和评析
本篇教学实录落脚点在于“读”。
第一课时的导入从对“狐狸”、“乌鸦”的想象入手,引出课题,继而通过检查预习朗读课文,严格把关初读时准确与停顿的要求,纠正字音。多次朗读之后便可在读的基础上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做到朗读的有效性。最后是一课时中最重要的“读帖”,即读字,引导学生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在认真观摩生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字的特征,通过读帖—生描、仿、临—纠正—范写—练写这一过程,扎实基础。
第二课时则是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促读、促背、促思。在表演之前,通过对逐段的朗读指导渗透人物角色情感,掌握不同的人物说话技巧,学习朗读方法;中间环节,学生互背对话,老师加以细节情感指导,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朗读和情感体会,而且为表演打下基础;在表演时,设计“狐狸”逃跑路线错误,引发学生思考,同样也是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熟悉度。最后不忘利用表演余热促读、促思,全班学生在读时情感饱满,结合老师“发展情节”的指导,寓言故事的寓意便脱口而出。
本课教学为寓言教学提供了思路,寓言教学在传统教学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加入课本剧带来的促读、促背、促思的意图,并能通过适当的发展情节,揭示寓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正是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堂课怎么样把“读”贯穿于始终,对我而言是一个大的挑战,朗读处理得当,它所带来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比如它能指导学生识字、促进学生背诵、牵动学生思考……写到这里,想起我一直念念不忘的一本书,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中,于永正老师推荐的张颂先生的书《朗读学》,一定要认真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