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于作者闲居江西的时候。陈亮是辛弃疾的好友,他们有着抗金报国的共同志向,但同遭投降派打击,内心郁闷。辛弃疾在写给他的这首词中,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的开头情景交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此时的词人闲居已久,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而醉时,又触发了他无限的感慨。“挑灯看剑”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吹角连营”正是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它意味着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气氛。官兵同甘苦,共食“八百里炙”,军乐队“翻塞外声”以鼓舞斗志,这场面是何等壮观。“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压的赫赫军威,五个字,把雄壮的阵容写得栩栩如生。
此时,词人已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下片开始便重承上片词意抒写:“马作的卢飞快,如解秀惊"选择快马、强马这两件典型事物,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概括面又生动地更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英雄骑着快如“的广”的良马,迅者流屋,拉开强弓,声如雷鸣,斗志昂扬,所向披靡。这两句刻画了抗战英雄的形象,这个英雄形象正是“以功业自许”的词人的化身。至此,场面的热烈、情绪的振奋,已达到了高潮。所以,很自然地就转入直接抒写壮怀,以及壮志成空、理想破灭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道出了英雄的理想,大功告成的喜悦,使词的感情升到最高点。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闲居情从最高点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 的尖锐对立。
全词仅十句,总共62个字,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敌 兵、杀敌等绘声绘色的军中生活情景,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勾勒出一个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实的全过程,显示出作者运笔驰骤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双调词的传统写法,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者是上下两片文义并列;或者上下两片文义相反。这首词完全打破了这些格式,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往事消失,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前九句是一段,末句自为一段的奇特结构形式是作者的独特创造,更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