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两女儿妈妈,专注陪伴妈妈们一同成长,已经坚持写关于成长的原创文章第434篇。我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为想要成长的妈妈赋能,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你也为我赋能。妈妈成长,找玉丽!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明德慎罚,以隐为显。
「通述」
想要收敛,必先扩张;想要弱化,必先加强;想要废去,必先兴起;想要夺取,必先给予。这便是微明,柔弱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是为了通过展示它的威力而让人心生恐惧,而是为了提倡人们尚德敬德之心。因此,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当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受罚而产生尚德敬德之心的时候,那么,才是社会道德真正符合自然之道和人性规律,而得到显现的时候。
这一章作者通过前面正反的层层铺垫来说明,我们做一件事的目的,往往不是它本身,甚至是相反的方向。然后以鱼为例,指出要找到我们做事的根源和基本出发点。
这就让我想到了作者在第三章《社会道德》时,讲到的“无知无欲”,作者说恢复到最初的无知无欲状态,你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别人告诉你你想要什么。
说实话,我想这其实应该是每个人成长路上都在追求的。就像上大学那会儿,一说起教育,我和同学们就都很羡慕国外的孩子,羡慕什么呢?
羡慕他们有梦想,羡慕他们有追求,羡慕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就是做一个卡车司机我们也依然羡慕,因为这是他自己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虽然不知道真假,也不知道是否每个国外的孩子都如此。但这却说明,还在大学,甚至更小的时候,我们内心就有如此强烈的渴求,那就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可到如今,每当想到此时,我依然觉得茫然,或许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有太多的因素阻碍我们恢复到无知无欲的状态。
金钱、名誉、责任以及各种的观念,想要挣脱其实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曾经一度我觉得自己就在自己想要和别人的期望之中挣扎,内心常常会特别焦虑。
后来我就在想,挣扎那就是因为其实自己对自己想要的依然不明确。那就顺应一方好了,有舍就有得,与其在焦虑中度过,不如做好选择,做当下能够去做的事情。
这样去想,并做好选择时,内心反而轻松了,也更能着手去做当下的事了。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也许我们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其实也不是想就能想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出现,甚至越来越清晰的。
至此,我觉得要找到我们做事的根源和基本出发点,就是要让我们更加清楚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因而不产生与这件事本来要达到的目的而相悖的妄念。
因而这也是在戒贪的一个过程,当贪念少了,我们自然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