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马处处是景点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在我站在罗马市中心广场时,又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古罗马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公元315 年,当时的罗马君主,战胜了所有对手,建立了罗马最大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君主号令,以罗马为中心,向外修筑道路,以便于外出巡访,也便于臣民进贡。
在罗马城内,到处可以看到历史遗迹。虽然,随着时间流逝,朝代更迭,自然风化,这些历史建筑,有的已经成为断壁残垣,但是,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辉煌。
在罗马市内,有许多广场。其中,以威尼斯广场为最大。广场位于旧城中心,长130 米,宽75 米。
广场南面,有意大利统一后,第一任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二世的大理石纪念碑。
碑前耸立着埃马努埃尔二世的镀金骑马铜像。碑上刻有的“祖国统一 人民自由”八个大字,为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象征。纪念碑基座下,有无名英雄墓。
广场西侧,是建造于1455 年的文艺复兴式宫殿威尼斯大厦。广场也因此而得名。
听导游说,罗马有个著名景点,叫“许愿池”——特雷维喷泉。说它著名,不仅因为“许愿池”,建造时间久远,已经成为历史遗迹,而且最主要的是,据说“许愿池”内的水有灵感。
相传,游客只要背对着特雷维喷泉水池,投入硬币,便有机会,重返罗马。
还有说法是,人在池边,只要虔诚许愿,基本上都会许愿成功。
为此,我们慕名前往。
“许愿池”是个深藏在居民区里的历史遗迹。我们乘坐大巴,到路口下车,沿着小方块花岗岩铺好的小巷,徒步走了将近一刻钟,发现里面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
一个站在高脚凳子上,穿着棕色长袍的意大利中年男人,模仿美国独立女神模样,招徕过路游人拍照留念。只是,尽管艺人卖力招呼众人,却没有一位游客上前与他合影。
反而是一个意大利冰激凌专卖店,倒是人满为患。那店里销售的特色品种有数十种,不仅口味不同,味道极佳,而且分量很足,吃起来非常尽兴。
相信“许愿池”灵验的外国游客真是不少!只见在“许愿池”旁边,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地坐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男女老少。
我们模仿着别人的模样,有的掏出欧元硬币,有的摸出人民币硬币,先是将左手放在心口,口里喃喃说出心中愿望,然后,将右手从右腿部,向左肩膀处挥去,同时,将硬币抛入池中。
我看到,基本上每个许愿人,都是非常的诚心诚意,抛出的硬币,在太阳光反射下,泛出道道白色的光芒。
“许愿和抛币,必须同时进行!而且,许愿只可以许三个,多了就不灵了!三个当中,只有第一个会比较灵些,后面的,就难说了!”导游见大家兴致很浓,适时提醒道。
“哎呀,我刚才许了不止五个,而且是等许完愿后,才抛币的!这样会不会不灵啊?”一个信佛的女团员,焦急地问导游。
“导游已经将许愿池的规矩,向我们讲过了。如果你认为没有按规定办,要想许愿成功保险的话,那么,你可以再抛一次的!”一位男团员见她一脸焦急,帮她想了个办法。
“这样不行的,你已经许了五个了,再许,不就是六七八九十个了吗?看来,你只能等到下一次,参加意大利游了!”又一位男团员插嘴道。
两个男团员的意见明显相左,这让女团员无所适从。她相信神灵,又不想破坏规矩。
“古话说:‘心诚则灵’,你这么认真,我相信你许的愿,会灵验的。”我见女团员一脸茫然,知道她的心里,已经有了“障碍”,连忙上前安慰道。
我想,旅游还有几天,好的心情,不仅对她亇人,而且对整亇旅行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威尼斯的“贡多拉”
威尼斯是个处在西德里亚海湾上的浪漫之都。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百岛城。这是因为该城,由118个小岛、117条水道、401座桥梁所组成。
我们乘坐的交通艇,行驶在宽广无边的蔚蓝色海面上,高高翘起的艇首,将平静如镜、蔚蓝透彻的海面,犁出了一道道波纹。
突然,一阵“轰隆隆”马达声响,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们船的左右两侧,先后冲出两艘快艇。它们高速疾驶激起的波浪,冲得我们的小艇,不停地晃荡起来。
威尼斯码头人山人海。原来,那里正举办世界马拉松比赛。不少男女警察,沿着交通要道一字排开,维持着马路秩序。
只是,游人如织加上道路本来就不宽畅,特别是间隙性的马路封锁,使得我们这些,有行走南京路拥挤人行道经验的上海人,都感到有些困难重重。
我们在人流中,只能走走停停、边走边看地参观沿路上的历史古迹。
我驻足凝视威尼斯的神圣古典建筑,被誉为守护神——带翅膀狮子像的圣马可广场,和有黄金教堂之称的圣马可大教堂,一种身临其境后的奇妙幻觉,在脑海里产生,课本知识与现实场景悄然融为一体的现象,使诸多感慨油然而生。
我从这些古罗马文明中,仿佛看到当时的帝国,是何等的强大旺盛,宗教是那么的至高无上,人民是多么的聪明才智。
当然,我在细致观看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也发现它在建筑上,比巴黎圣母院和米兰大教堂的规模都要小一些,但是,从教堂前如织人流,教堂内众多虔诚礼拜者的真实情况看,又反映出这座中世纪的教堂,在世界宗教史上和教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我面对古迹,从心底里感谢威尼斯的政府和人民,能够这么完好地保护这些历史古迹,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在目睹建筑原貌的同时,了却现场回味历史的夙愿。
在威尼斯,还有一个著名景点——叹息桥。站在桥上放眼四周:只见老旧房子中间,布满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条条窄窄的水道。水道上,有很多“贡多拉”小船在穿梭不停。
这种水景,粗看起来,与我国江南水乡风格有些相似,细看之后,又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不同。
威尼斯水城里,楼房是直接建在海上,水道周围看不到一点泥土。而我国江南水乡平房,大多依河而建,水道有石块砌成,也有泥土垒就。
而最主要的是,威尼斯水巷里,流的是海洋里的咸水,而我国江南水乡河道里,流的则是江河里的淡水。
到威尼斯的游客,几乎都要乘坐“贡多拉”小船。我原以为,“贡多拉”是木头做的,而眼前的却是铝合金材质的。
那船被设计成,船头船尾尖尖、高高翘起,船身狭长平底、凤尾模样,平滑的铝片上,涂着乌黑的油漆,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铮亮的光芒。
“贡多拉”小船长近十米,宽不到两米,吃水很浅。我们上船时,船一吃到重量,立即明显地倾斜一边,这让胆小的人,在兴奋中感到了害怕。
“贡多拉”内舱装饰很漂亮,正舱里放着两张包着绒布的欧式大靠背椅,船舱边放着一些小方凳。只是,这样的布置,会使坐小方凳上的游客,感到有主仆之分。
为我们驾驶“贡多拉”小船的,是一个长得很帅的小伙子。他高高鼻梁、蓝褐色眼睛,上身穿着长袖横条T恤,头上戴着一顶意大利传统礼帽。
他见我们坐定,先是摘下帽子,向我们一一躬身致意,然后用意大利语大声喊道:“开船啦!”并且在我们的赞扬声中,叉开腿扬起手臂,奋力摇起了船橹。
“贡多拉”驶过的河面,涟漪阵阵,波光粼粼。
威尼斯的水道真是非常狭小,两船交会时,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余地。
好在摇“贡多拉”的,都是驾船的好手。当两船相向而来,眼看就要撞上,在乘客的惊呼声中,只见他们一个猛扭船橹,一个篙顶墙面,“呼”的一声,让两船有惊无险地擦“帮"而过。
我看到,威尼斯水道边底层楼房的外墙,涂鸦凌乱、砖块斑驳陆离,铁门锈迹斑斑,上面都明显遗留着,被海水侵蚀过的痕迹。房屋里,已经空无一人,落魄场景与旅游城市的名气,非常的不协调。
船“老大”说,威尼斯的一些受灾市民,因为经常遭受水淹,先是怨声载道,后来不堪忍受,纷纷逃离了家园。
一些当地居民因为水患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还自发奇想地为水城举办了一场场的“葬礼”,以此向政府抗议。
只是,让抗议者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些行为,却意外地成为了外国旅游者眼里的一道特殊风景。
三、三个威尼斯女人
在意大利威尼斯,我们乘坐的“贡多拉”游览船,在城内狭窄的水道里,行驶了一刻钟后,进入了宽阔的城外主航道。
波涛翻滚的海面两岸,是连绵不断的多层建筑楼房。一幅悬挂在五层楼外墙上的大型女性肖像写真,吸引了我的眼睛。
照片里的女性,看上去年龄不大,估计是三十多岁,面容靓丽,双眼含情脉脉,眼神始终跟着我们的船移动而移动。
“这么大幅的照片,挂在墙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照片上的女人,是位什么人?”我猜想,这张照片后面,肯定会有故事,于是,好奇地向船“老大”寻问。
“这是我们意大利一位很有名气的女明星。只是,她年纪青青,就己经过世。"
"那座房子,是她生前住过的地方。她的家属为了记念她,挂出了这幅大型写真。”船老大向我们介绍时,脸上露出婉惜的神情。
大明星,英年早逝。虽然,我们不知道女星的姓名,以及她出演的影片,但是,船“老大”的话,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为她产生了一些伤感。
大家都为生命短暂,人生变幻莫测,唏嘘不已,心情一时间变得非常的压抑。
好在,在离肖像写真不远处的简易码头边,我们看到了一对意大利男女青年,坐在码头临水边的木档子头上。他们双脚垂向水面,正卿卿我我地谈着恋爱。
我们看到男女青年豆蔻年华、青春身躯,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
我看到,那男青年将微红的脸,凑到女青年耳边,不知道说着什么,女青年突然扭开身子,转头咧开嘴巴“嘻嘻”笑着,看着男青年的眼睛,脸上露出一对漂亮的酒窝。
我见到如此浪漫画面,立即端起照相机。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印象中喜欢浪漫的意大利女人,看到外国人对她拍照,竟然也会含羞地低下头。
我们游览完威尼斯水城,走向大巴,准备返回旅馆。就在我们准备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只见一辆摩托车飞驶两来,又突然在我们面前“嘎”然停车。
我有驾驶摩托车的经历,知道国内的摩托车,基本上是手把式的两轮和侧三轮两种款式,而眼前们这辆摩托车,模样非常奇特。
虽然,它也是手把式,但是,却是我从未见过的倒三轮模样。即前面四个车轮负责导向,后面一个单轮起着平衡作用。
我曾经在泰国曼谷的大马路上,看到过一辆前轮伸出较长距离的别样两轮摩托车。
当时, 我坐在大巴上,看见摩托车前轮出现,心想马上可以看到驾驶员。
由于当时路况比较拥挤,摩托车与大巴平行前进起来,然而,摩托车前轮过去了几个身位,却还是没有出现驾驶员的身影。
我好奇地扭过头去,惊讶地发现,驾驶这辆车身“克鲁米”铮亮摩托车的人,居然是位中年“老克勒"男子。
而今,出现在我眼前的摩托车,车型较大,控制车子方向的,不是圆型方向盘,而是垂有长长细皮条的传统手把式。
让我特别惊讶的是,驾驶这种“轰轰"作响的强劲摩托车,竟然是位身材娇小的意大利姑娘。
只见她头套白头盔,大块的墨色挡风镜,将她的眼睛鼻子全部罩在里面,露出的只有两片红唇和披肩的金发。
那姑娘上穿有铆钉的紧身黑皮夹克,下裹深蓝色牛仔裤,脚蹬高帮黑皮靴,大腿处放着一束艳丽的玫瑰花,显得身材干练,体态妩媚,吸人眼球。
那姑娘见我们这些外国人,好奇地对她拍照,不顾后面男青年“皮卡"司机焦急地鸣着喇叭,友好地列开两片薄唇,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牙齿,微笑着并耐心地让我们尽情拍格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