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书时,深感时间不够,顿时很羡慕学生,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和正当的理由沉下心来学习。想回到过去,可是我知道,我要是重回那青葱年代,还是一样地会浪费青春。
成家后,读书是一种奢侈,独处的时间大幅缩短。开始承担家的责任和义务——工作赚钱,孝敬父母、教育孩子,经营感情。工作、学习、生活的平衡点很难拿捏,未到中年却也感受到了危机。
生活是复杂的,年轻可以不谙世事没有顾虑单纯地做一件事,可是长大后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天真浪漫和勇往冲劲很快会被生活的鸡毛磨平,岁月会让人生更丰富的体验和感触,增长智慧,但却也容易掩埋梦想,失去纯真。
愈成长,内耗越大,你可以动用的资源只有那么多,每天你都要拿出单独的一部分能量来balance生活的琐事,处理那些稻草。为什么我不喜欢做饭洗碗拖地板?觉得好麻烦,做一顿饭下来,买菜到洗碗,至少2小时起,一天有几个2小时?可是外面吃很容易腻,重口味的油盐常常让我吃完后都要渴上一整晚。因此,如果独处时,我会花15分钟去食堂快速吃下饭,然后回家就开始做其他事情,不用做饭洗碗的感觉很轻松,当然,食堂的饭真的,好难吃。
人要成长,首先要活得长,活得好,要有好身体,先拉长时间的长度。有了时间的长度才能积累高度。可是熬夜早起的生活模式不可持续,如何调整作息和运动,是个学问。
其实想要好好学习,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不过要合理分配大脑的资源。
因此,整理是给大脑减负的过程,通过和物品的对话,找准适当属于自己物品的“临界点”,不多也不少。
得当的安排可以提高效率和清爽性,不去考虑第二天穿什么?钥匙在哪里?钱包丢哪去?因为物有其所,琐事有规划,有提前量,让大脑有能量向更有难度的挑战进发。房间的杂乱反映的就是大脑的杂乱,思路清不清晰可以从物品的关系中看出来。
不思考,就会变蠢。 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地与内耗做斗争。终其一生,都是和自己过不去。 那怎么拒绝内耗?少生气,少看剧,让大脑充分休息,然后排除视觉杂念和信息,让大脑更专注更轻盈。
最近,从家中物品的复乱可以看出,我的心态和思绪都有些不稳定。心中很想要放纵,特别是在压力大和焦虑的时候,情绪太关键了。知易行难。态度和行为常常不一致。当我做好第二天要早起学习的规划时,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错过。太早起床常常昏昏沉沉,中午一睡也是满脑子浆糊。
连续两周的比赛,让我身体也很疲惫,运动量似乎也超了。工作的突然加码让我很不适应,这些应该都是成长 的代价吧。终于凑够了1000字,原来我,又是放水的一周。
像s老师说的那样,先,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