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具体想写点什么,从哪里写起,我也无从知晓,就是想写。之前,我试着写点什么东西,写万事万物、写梦、写人,但是并没有坚持下来,总是比较焦虑,为数据焦虑,为内容焦虑,为害怕面对他人的眼光、锐评而逃避,所以,我的写作之路断断续续,总是找借口拖延。但是,我似乎错了,写作,并不是非要那么功利化,我们现在都接触的是碎片化的信息,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去输入一些东西,要学会输出,有时候凭着自己的记忆,写点什么,在这平淡的日子里,坚持码字,不去重视结果,享受码字的过程,在文字里取暖,好像是一件不错的差事,也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了。
正在听日本作家冈本加奈子《老妓抄》中有一句话“如果你两次都选择了同一条路,答应我,不要放弃。”我茅塞顿开,于我而言,两次都选择了写作这条路,仔细想想,的确如此,手指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思绪霎时跃然纸上。作家伍尔夫在她的作品中写道:“我想写下去,不停地写下去,写的迅速而富有激情。”其实,能写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写,写下来,痛苦就会过去。
读不下去就去写,写不下去就去读。目前我的生活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内核不够强大的人,外界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我就慌得不行,这几天我都比较焦虑,不对,应该说我前两个月都比较焦虑,焦虑什么呢,大概是身边得同学都在实习找工作,而我开学还没有思绪,焦虑的是开学以后我又得熬夜写小组作业、考证,面对繁杂的人际关系,内心有一些无力与无奈感......
上一次这种焦虑的情绪还是高三的时候,那个时候面对成绩的瓶颈期,父母阴沉的脸......只觉得喘不过气,于是,我强迫自己读书,让自己不再焦虑,在书中找答案,寻找那份松弛感。
这几天,读过好多书籍,有小说、有心理学、有文学。我读的大多数是“网红书”大概算起来,读过也有20几本书,可是都没有好好坐下来,消化一下,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太少了,刚刚试着想,只能想起故事的情节,太多的细节记不太清。我谈一下我的感触。
读到了柳柳的《婚前买房的李红妮》,说实话,我应该是被这本书的名称吸引了,也许,与我的潜意识“买房”的这一部分产生了共鸣,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关于两个女生毕业以后在职场上打拼的故事,一个在传媒公司上班的女生,一个是对“婚前买房”有执念的李红妮。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短片,“结婚时,是女孩子搬家,分手时,也是女孩子搬家,离婚了,也是女孩子搬家,所以,女孩子长大是没有家的。”这背后,其实彰显的是一种经济独立,不要太过看重恋爱关系的观点,作家伍尔夫说,女人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句话放在现在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房子,是一种安全感的承载,一份稳定的工作,支持自己的经济来源,“李红妮”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女性的缩影,“买房”其实是一面催化器,又是照妖镜。从李红妮想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的那一刻开始,会发现所谓的“爱情、亲情、友情甚至是职场道德都会成为“拦路虎”,那一刻,她只能一路去面对现实,去促使自己去改变、去成长,去像个战士一般去战斗。
退下皮囊,与骨共舞。《暮色将尽》的阿西尔,她说,她在独处的时候才是完整的,她在回想自己的这一生时,没有因为失去孩子而感到遗憾,而是幸运的是找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用自己的晚年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画画、去裁缝、去阅读、去写作,这些爱好已经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我要写的不是一个“英雄化”,而是一个现实。
无论是李红妮还是阿西尔,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重头再来的勇气,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没有人会一直陪着自己,只有自己会永远陪着自己,提高自己的内核,不断地打磨自己,不断地深耕自己,取悦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往往就是那么奇妙,向死而生,柳暗花明,迷茫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停滞不前,写到这里有些惆怅,但是,我想我会一直写下去,不为什么,只为自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