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印度电影《心中的小星星》(又译作《地球上的星星》),泪水情不自禁地掉落,让我不得不将纸巾攥在手中。
伊翔,一个八岁的男孩,读了两年三年级,却依然搞不懂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也无法正确地计算,他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他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但他有着对周遭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也有着特别丰富的想象力。他常常会从一种状态迅速切换到另一种状态,和班级的同学永远无法同步。他时常遭人耻笑,但怡然自得,自己寻找着内心的快乐。
这么一个快乐单纯、成绩糟糕透顶的孩子,却有着一个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特别认真懂事的哥哥。为此,好面子、追求完美的父亲恼怒于伊翔的表现,认为他不过是在调皮捣蛋,需要严加管教才可改变现状;慈爱的母亲尽管万般不舍,也找不到任何办法,于是,伊翔被送去了寄宿学校。可是,严厉的教育教学环境没有改变伊翔的成绩,再次遭到耻笑的他从此压抑,连最爱他的母亲,也听不到伊翔的丁点回应。那一刻,我的心被揪得紧紧。
幸好,热情、活泼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康及时出现了,他关注到了伊翔的异样。于是,他查看并分析伊翔的作业情况,发现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患了“读写障碍”,却不得不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同样进度的读写学习,更残酷的是,他还被迫与父母分离,自信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摧垮。作为美术老师,尼康完全可以和其他老师那样只关注孩子本学科的表现,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走访了伊翔的父母,他说服了校长和同事,他利用业余时间辅导伊翔,他甚至别有用意地举办了大型绘画比赛……当大赛最优秀作品奖项颁给伊翔,伊翔激动地转身拥抱尼康老师尽情哭泣时,我感受到了孩子内心巨大的欢乐和信心的回归。
影片《心中的小星星》让我深深感动,也深受触动。伊翔,就像是一颗不被人重视的小星星一样,终于,在尼康老师阳光般的关怀下慢慢释放光彩。期间的过程,除了爱,更多的是智慧与方法!
伊翔的父亲是那么严厉,但他的逼迫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伊翔的母亲是那么温柔,她甚至牺牲自己的事业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伊翔的哥哥宽厚大度,他从不会嘲笑兄弟的成绩;伊翔的伙伴友善温良,他会默默地关心他帮助他……可以说,他们都是内心有“爱”的人,但,他们都没有能够让伊翔发现自我、找到自我,相反,让伊翔在自卑与压抑的情形中越陷越深。
但尼康不同,或许因为他曾经也患过同样的病症,也或许因为他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那就是:爱孩子,研究孩子、理解孩子、努力帮助孩子。他有博大的爱心,这从他热衷公益、关注特殊儿童、悲天悯人的善良中可以看出;他有精到的专业知识,这从他整理、对比、分析伊翔的作业情况中可以得出;他有强烈的责任心,这从他登门家访、说服校长、辅导伊翔、举办绘画比赛等场景中展示出来……相信,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和敏锐的洞察力,尼康老师也无法走进伊翔的心底,从而收获成功。同样是爱,效果却截然不同!
相信,看完本片,家长们都会有所触动:爱孩子,没有那么简单。对于我这个老师来讲,更是敲响了一个警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仅有爱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