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为节省您的时间,阅读下面【325字】的摘要即可了解本文大意: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你希望通过教育孩子有着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来自贫困地区,一定是希望孩子脱离贫困,尽早离开这个地方;如果你是中产阶层,你也许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但前提是不能影响了学习;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你也许可以提出更加倾向于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你有拼的资本,你已经是在上一个阶层里,你所追求的东西必然和下面阶层的人有所不同。
关于衡水中学的向外扩张,我认为这是所谓的名门正派对其它教派的围攻。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由市场说了算,家长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整个基础教育类似于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前面松后面紧,淘汰的人会越来越多。家长们应该认清这点,认清这个过程,明白什么时候该补充能量,什么时候该紧紧跟随,什么时候应该加速抄道。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方法!
这篇文章太长,为了减轻读者的负担,我把它分为上、下两篇,建议感兴趣的读者在网上找陆建国的原文《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以免被我的节选所误导
以下为文章的下篇内容:
(3)这个讲话让我对教育里某些问题有了更为深远的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如何能够脱离现有的阶层,迈向更高的阶层?衡水中学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以下是陆建国局长的讲话摘抄(节选):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不是高考和大学,就如同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赛场输赢。但是,具体到某项赛事,是有输赢的,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同理,基础教育阶段,高考是出口也是关口,是基础知识的竞技平台,是要分胜负的。
我的理解,基础教育是一个金字塔形状,小学基础要宽,小学不能完全抓文化成绩,一定要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涉猎广泛,让他找到兴趣点;到了初中收窄一点,到了高中,这三年就完全把爱好放一边吧,全力以赴抓高考,等到了大学,他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前提是先考上大学。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终极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五个字:更好的人生。
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每个阶层的生活品质是不一样的。
在农村,如果不下大力气抓教学质量,这些农村孩子就可能被耽误掉。趁着他们还年轻,让他们埋头苦学吧,用勤奋努力来弥补他们在教育资源上的先天不足,弥补家境条件所伴生的各种劣势。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面对不同的条件,其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喊出的口号是“立德树人”,这个完全正确,但面对现实问题——抢夺稀缺资源,就必然存在竞争,而且还是惨烈的竞争。这就如同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可以慢跑、游泳等,但面对比赛还不是要挖掘人类的极限,此时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而对于父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你希望通过教育孩子有着怎样的变化?
如果你来自贫困地区,一定是希望孩子脱离贫困,尽早离开这个地方;
如果你是中产阶层,你也许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但前提是不能影响了学习;
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你也许可以提出更加倾向于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你有拼的资本,你已经是在上一个阶层里,你所追求的东西必然和下面阶层的人有所不同。
关于阶层跨越这个问题,我是在看了吴军老师的文章后才坦然接受它的艰难——跨越阶层最好的办法就是逐层跨越,一代一代的突破,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是需要一步步慢慢实现的,对于贫困地区的人来说,通过高考走向更高的阶层是最好的选择。
父亲以前和我感叹过一句话:作为农民,想要脱离自己这身“农皮”真的是不容易,我折腾了一辈子,生活虽有改善,到头了还是个农民。——父亲作为农民虽然只种过半年地,一辈子都是自己折腾,先后干过十几个生意,生命也因此险险丢了三次,但仍然有这样的感叹,也是让我唏嘘不已!
▽
文章中还提到了关于衡水中学的问题:浙江一些校长批判并排斥衡水中学,其中一点,就是指责衡水中学会破坏浙江省的教育生态。
针对这个问题,陆建国的讲话进行了精彩的评述,不过我想说的是:社会上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能够考到清华、北大,甚至哈佛、牛津的学生,那都不是一般人,都是自我控制能力超强、学习能力超赞的非一般人。但当2016年衡水中学有139人考上清华、北大时,当他们开始大肆扩张自己的领地时,这种虽然被大家一直追求和艳羡的效果,立马成为那些名门正派围攻的对象。
不过,这也好理解,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同行不相容!
庆幸的是,市场最终会出来说话,家长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
陆局长把基础教育比作金字塔。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妙,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刚开始学习难度并不大,后来才逐渐收紧,才会将更多、甚至是全部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那么这个过程是不是也是一个培养孩子思想道德、个人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刻。家长们应该认清这点,认清这个过程,明白什么时候该补充能量,什么时候该紧紧跟随,什么时候应该加速抄道。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方法!
陆建国的讲话更多的是针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的思考,对于个人不见得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个体的建设。我认为如果高考以分数录取的前提无法改变的话,应试教育就是孩子们躲不开的“浑水”,怎么也得趟过去。
在此基础上,很多家长都非常明智的提出:要让孩子养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但什么才是学习的好习惯?如何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这都是我们以后要慢慢谈到的话题。
当然我这里只是提出了想法,搭架起一个简单的框架,我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还需要不断的给自己补充新鲜的养分。不过我相信这是一个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也在慢慢成长的过程。
套用老罗的一句话:如果我当年工作时能够遇到一个这么有心的一个我,我绝不会是现在的我。其实我是想说:我很庆幸我儿子能碰到一个不断思考的爹!
我一直在学习,陪孩子,也是陪自己,我今天把微信中的个性签名改为了“向终身学习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