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高中同学跟媳妇来家里玩,聊到近12点还意犹未尽,要不是今天老公要去住院,同学媳妇教高三还要上课,聊天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我们聊天的主要话题肯定是孩子。我们两家闺女同龄,中学时一直同校。初中三年,正值我家兵荒马乱,我们把闺女托付给同学,他闺女上啥辅导班,我家闺女就跟着。老公去外地治疗期间,闺女在他家吃住一个月,他负责接送,连期末家长会都是他们夫妻一人去参加一个。每每想起这些,都充满感激,也经常嘱咐闺女,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叔叔阿姨。
孩子上了高中,选了不同的走向,我家的学文,他家的学理,联系变得没有初中那么密切。没想到高考后,她俩又有了交集,最终都学了会计专业。闺女是被第一志愿录取,他家闺女报志愿时冲高,没想到却被中南财经政法的法语专业录取,全家像彩票中奖一样兴奋了一段时间后,又为专业愁苦,幸而闺女在入校后通过考试选拔,转成了本校王牌专业会计。两个女孩高中三年分岔的人生再次走向统一。
接下来,我家闺女准备变换跑道,跨专业考研,回到自己喜欢的纯文科专业,他家闺女打算继续深耕会计,正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准备雅思,打算申香港的硕士。两个孩子的走向再次不同。
初中时我家闺女的成绩略逊一筹,当然跟我家生活环境的剧变不无关系,他家闺女是稳稳妥妥地考入当地重点高中,我家闺女却因成绩滑坡让我担心过一阵子。
高中文理分科后,我家闺女学习上的优势显现,成绩开始相对占上风,高考成绩虽差距不大,但从报志愿情况来看,我家闺女能选的学校显然更好一点,表现出压不住的扬眉吐气之感,他家闺女估计也会暗自伤感一阵。
他家闺女活泼开朗的性格,显然更适合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虽然她俩在学习上都受到高手碾压,经常压力爆棚,但我估计她的大学体验远远好于我家闺女,尤其我家闺女对会计越学越不感兴趣,失去学习动力,苦恼之际,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旅游上,大小假期都安排个周边城市游。没想到这种情况也能引发“攀比”,他家闺女开始在家又酸又羡慕,说自己身在武汉,连邻居长沙都没去过。
因两家的关系,加上俩孩成绩相差不大,两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暗中较劲。他家闺女性格开朗,情商高,大人小孩她都能应付自如,一直当班长,这些都给文静内向的我家闺女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尤其我们在家夸那个女孩时,看得出闺女有点酸有点气。
我家闺女性格高冷,但读书思考都有一定深度,她家闺女活泼,但思想更单纯,喜欢追韩剧,她俩共同语言不多,交往也浮于表面。
两个女孩就这样一路成长,一路明争暗斗,关系并没有多亲密,但也会约着假期一起去新疆旅游,只是因疫情原因未能成行。
她俩将来的学业、工作和婚姻怎样,没法预料,但“比较”还会一直存在。我们两家并不会因为俩女孩的各种小心思而疏远,会一直热络下去,一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