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雁断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公元1274年,29岁的蒋捷考中进士。五年后南宋灭亡,蒋捷没有做过几天南宋的官,却做了一辈子的南宋守灵人。他拒绝了元朝的新官职,引入故乡宜兴的无边竹海,甘愿一介布衣,自诩“竹山先生”。落魄时,他卖字为生,二十年后的蒋捷,写了《虞美人.听雨》的绝唱。和以往的“细雨愁思”不同,蒋捷的听雨用“少年”“中年”“老年”三幅听雨场景,拉开了一生的岁月长卷,来抒发人生的感慨。听雨之声,实则是一个朝代倒下的声音。这是一个朝代的终结,里面包含了无尽的悲怆与凄凉,最后也只能化作无奈的平和与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