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真相一无所知。
当看了这部小说5分之4时,这是什么推理小说?
当看了最后的5分之一时,这才是推理小说!
本书人物关系简单,这里只做一个大概的示意图,重点放在逻辑推理。
前言
刚才我来的时候,府上有烟味,我本来以为有客人在,却没看到客人的鞋。暖桌底下好像有人,暖桌的电线也没插上。要躲,应该躲进里屋。因此,暖桌下的人不是躲起来了,而是被藏起来了。再加上之前的动静,你又罕见地蓬头散发,当然能够想象出发生了什么事。还有一点,这栋公寓里没有蟑螂,我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可以保证。
这里石神很简单地就推断出了隔壁发生了杀人事件,给全文奠定了一个基调,这绝对不是一桩简单的命案。
警方(大众)视角
时间轴:
3月11日,发现尸体,旁边有自行车和没烧完的衣物,死亡时间确定是3月10日6点以后。
3月11日,山边曜子报案,自行车被偷窃,偷窃时间在3月10日上午十一时到晚上十时之间,偷窃地点在筱崎车站。
3月11日,龟户的出租旅馆发现一名房客失踪。
警方证据收集:
警方立刻从房间和行李上采集到毛发与指纹,竟与尸体的完全一致!此外,从自行车上采到的指纹之一,也与房间行李上留下的指纹完全相同.
根据住房登记信息,警方立即确定被害人是慎二。警方开始常规的确定嫌疑人流程,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嫌疑人,自然想到的是不在场证明。
靖子和石神的不在场证明:
<blockquote>十号我一早就去工作,晚上下班回来后和我女儿一起出门。”靖子回答。</blockquote>
<blockquote>三月十日……”石神望着远方,然后立刻将视线转到草薙身上,“那天一放学我立刻就回来了,七点左右。”</blockquote>
后续:
警方对后来的出现的嫌疑人工藤进行了盘问。确定了工藤与此案无关。
就在警方束手无策的过程中,石神突然自首,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承认自己是凶手,并且曾写信过恐吓过工藤和靖子,只因靖子辜负了他。
至此,一桩命案落下帷幕。
汤川的观察
电影票根的疑惑
要是一般人,不会连用来当作不在场证明的存根该收在哪儿都特别注意。要是算准了警察会来问,事先夹在电影简介中,她显然是个极其棘手的强敌。
流浪汉神秘的消失
有个收集空罐的人,对住在那一带的游民了如指掌。我找他问过,一个月前,有个新伙伴加入。说是伙伴,其实不过是共享同一个场所。那人还没搭盖小屋,也不愿用纸箱当床。收集空罐的大叔告诉我,起先谁都这样——生而为人,难以抛开自尊。大叔说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可那人有一天突然消失了,毫无征兆。大家虽然有点儿犯嘀咕,但也仅止于此。在他们的世界里,早已对某人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习以为常。”
在弁天亭中,汤川注意到石神在见到工藤脸上的嫉妒之心。
当时他这么说:你看起来还是这么年轻,和我大相径庭,你的头发也很稠密——说着,还做出在意自己头发的小动作。这点让我大吃一惊,石神这个人,是个绝对不在意外貌的人。他一直坚持,一个人的价值不该靠这种东西衡量。
汤川自己承认很多猜测是基于自己的直觉,是基于自己曾经对石神的了解。通过这些细小的端倪,汤川逐渐开始了解真相。
石神的盲点布局
时间轴
3月9日晚,前夫被杀,石神帮助靖子处理尸体,并去慎二的旅馆,彻底清除痕迹。
3月10日,联系游民,让游民去慎二租住的旅馆,在房间留下指纹和毛发。
3月10日,石神先在筱崎车站偷自行车,再去瑞江车站和游民会合。石神杀掉游民,留下自行车的指纹和没烧完的衣物。
细节处理
偷取自行车的选择
<blockquote>为了早日被警察察觉,需要准备自行车是在十日之后失窃的证据。不能选放了一整天都无人问津的自行车,而是要选一旦被偷、车主会立刻报案的自行车。因此,目标就指向新买的自行车。”
自行车被发现时,两个轮胎都被戳破了,这也只有石神才能想到,是为了防止车子被其他人骑走。可以说,他为了替花冈母女制造不在场证明,真是费尽心思。”</blockquote>
凶器的调换
<blockquote>他早料到警方能够锁定凶器,所以已把花冈家的电暖桌和自己屋里的对调了,她们的电暖桌现在正躺在他的壁橱里。而且,他那电暖桌的电线,和她们的不同。警察既然注意到电线,一眼就能看出。</blockquote>
*只做最低限度的交代 *
<blockquote>靖子为何没告诉草薙三月十日深夜的不在场证明?如果她是凶手,既然事先已准备好不在场证明来应付警方,照理说会立刻说出来。她之所以没这样做,八成是因为石神的指示。石神的指示,一言以蔽之,就是“只做最低限度的交代”。</blockquote>
最后的绝招
引火上身
<blockquote>他认为光处理掉尸体不够,一旦查明尸体身份,警方必然会找上花冈靖子。到时她和她女儿,不见得能扛到底。于是,他拟定了这个计划,另准备一具他杀尸体,让警方认定那就是富慎二。警方肯定会逐步查明被害人是在何时何地如何遇害,警方调查得越深入,花冈靖子的嫌疑就越轻。这是当然,因为那个人本来就不是她杀的,那具尸体根本就不是慎二。你们调查的,其实是另一起杀人命案。”</blockquote>
一些趣味
后来,他们(石神和汤川)各自选择了数学系和物理系,碰面机会渐少。两学科之间的转系,只要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获准,但两人都不想转系。石神认为,这对彼此来说都是正确的选择,两人都选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虽然两人有同样的野心——企图以理论建构世上的一切,但采取的方式正好相反。石神试图借由数学公式的推演达成这一目标,汤川却从观察着手,发现问题,加以解决。石神喜欢模拟推理,汤川则注重实验。
这里有没有觉得石神的推演和汤川的观察是这场命案的缩影。
如果他果真涉案,唯一的可能,就是处于无法参与杀人行动的前提之下。换言之,当他掌控事态时,人已经杀了。这时他能做什么?能隐瞒,当然好。如果瞒不住,他会拟出各种对策来躲避警方的追查。而且,还会指示花冈靖子母女,该怎么回答警方的质问,在哪个时间点提出什么样的证据。
如果从头到尾都是石神一手包办,那么这个命案将会更加扑朔迷离。不过,这种痴情往往是背负着巨大的风险。
感悟
石神对靖子说的话
工藤邦明先生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和他结婚,你和美里获得幸福的几率较高。把我完全忘记,不要有任何负罪感。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
石神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靖子,帮助她们母女俩是理所当然,能听的到她们的欢声笑语已是享受,他是一个天才,但他不敢奢望自己能融入她们的生活。因为一次机缘巧合,让他重获新生。对他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不是顶罪,而是献身。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的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电影与原著
我是先看的电影再看原著,对电影没有太多评论,只揶揄下石神的形象。
他身材敦实,脸很圆、很大,可是眼睛却细得像条缝。他头发短而稀薄,看上去将近五十岁,可能比实际大些。
欢迎关注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