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2015年有一本书《从0到1》火遍全球,我想你也应该略有耳闻,甚至读过。今天和大家谈的话题不是从0到1,而是从0到100,要讲述的自己从一本书不读,直到一年读100本书的所经历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无书可读阶段
出生在农村,0-6岁的记忆中好像就没有见过书,记得的只是妈妈给自己喂奶,爸爸、爷爷和奶奶带着去玩。这个阶段,我的认知全部来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好奇心。如果人一辈子以100岁计算,二十分之一的生命中我甚至是不知道有书存在的。如果你上过幼儿园,甚至有过胎教,你比我幸福的多,至少对书接受的比我早。
第二阶段7-16岁 只有教材和课外辅导资料
对于语文课本、生物等课本来说,到底算不算你读过的书,我觉得算。但我们是没有辨识能力的,只是被动的接收,如果说有用的话,可能是教会了我们识字,简单了教会了我们认知世界上的一些现象,突然感觉好像也没什么用。尤其对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有用的东西是帮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能帮你赚到财富,实现知识就是金钱就更棒了。
第三阶段16-19一点点的课外书
对于我而言这个阶段应该是高中,到当时所在的市里上学了。见到了同学有上课租小说看的,有同学由家长带着去新华书店买书的,这时才知道然来除了教材外,还有很多课外的书,比如漫画、美术、文学、励志的书。但迫于高考的压力基本都没看,每天都是上课、做题、考试。印象中只有高四那年到书店读了一本书,书讲的是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当时读了没买,还被管理员阿姨骂了,说“书是商品,不买就不要看了”。和我比,你的情况是怎样呢?
第四阶段 20-24有了全省最大的图书馆
上大学了,到了拥有全省最大图书馆的大学,那是才知道了然后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书啊。但四年大学忙着做学生工作、忙着做些生意、忙着谈谈恋爱、忙着····· 不说了,大学毕业了没有认真的看完2本书。多少次去图书馆做下就睡着了,多少次计划寒假不回家,就在学校看书,但放弃了,多少次去图书馆仅仅是为了蹭蹭空调。
一辈子,如果100年,人生近四分一的时间真正阅读的书籍基本为0。这是我自己,或许也是很多人的写照吧。想着就特别的可怜和悲哀,小的时候家境决定了你读书的数量和质量,稍微大些,周围的环境让你没有办法读书,再大些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但在人生中最美好、时间最充裕的大学,你居然也没有阅读。现在回想,只能对自己无语,绝的可笑,当时还慢慢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第五阶段25至现在 每年100本书
受了怎样的刺激让你每年读100本书,你时间是怎么安排的,读了书对你有用吗。没有受刺激,到了社会后,深深感知自己的无知和不足。如是就疯狂的买书、借书,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读着读着,感觉到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都有了改观。到现在自己的工作地点换了三处,武汉、宁波、北京,每到一处最爱的就是当地的书城,武汉光谷步行街的光谷书城和楚河汉街的文华书城,宁波余姚的余姚书城、北京最爱的是首都图书馆和三联书店。只要到书城,我的世界就安静了,然后如同饿狼见到羊群,凶狠狠的扑上去,一发不可收拾。自己随身携带的是kindle,我不怕排队,我等人不不焦虑,我坐车不着急,因为我随时都是阅读。一年100本书,我做到了,如果你愿意可以一起来,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我经常跟自己说,仿佛现在只有书是我唯一能安放灵魂的地方。
总结
1、现在的家长如果有条件,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开始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否则孩子长大后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弱势。
2、老师讲知识点,可以向学生多推荐些课外读物,通过拓展阅读更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经常反思我现在才真正知道什么是“闭关锁国”,当时上历史课时,它只是一个词语而已。
3、如果你是在校的大学生,一定得安排时间阅读,一年50本书读完一点问题没有,你在忙,你忙得过李嘉诚、你忙得过张瑞敏。四年读完200本书,你已经领先了许多人。
4、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集腋成裘,滴水穿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懂得。
我是疯九爷,北漂一族
一个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人,一个疯狂爱上阅读的人。
如果你也一年读100本书,我们可以多交流。
读完我的文章欢迎拍砖,如有收获,试试打赏、关注和点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