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曾说:“一切传统的通俗方言本身就是大众媒介,换言之,也就是一种特殊的经验框架和感知载体。”当我们慢慢长大,伴随我们成长的从漫画书、动画片、手机QQ再到微博微信,偶然谈起还会怀念曾今。现在的手机仿佛能囊括整个世界,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拿起手机和远隔的同学聊天,也能刷微博看新闻时事或媒体八卦,一通电话还能纾解久违的思乡情。时至今日已经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一天是怎样的,对其牵挂和依赖,甚至是成瘾,不得不让我思考,手机作为传播媒介,给予了我们什么。
从报纸杂志和书籍为代表的印刷媒体时代,到广播电视传入千家万户的电子媒体时代,再到网站客户端风靡全球的网络媒体时代,现如今以开放、协作、智能化为特征的内容产业新生态正方兴未艾。“两微”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最贴近的生活助手,还有更多的原生App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以手机为端口以大数据和云计算形成的个性化服务更是满足了人们的长尾需求。因而手机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生活上带来的便利,更多的是填满了我们业余时间,开阔了我们的知识和眼界,娱乐消遣的丰富程度大大提高。
但在这“特殊的经验框架和感知载体”背后,让人不自觉的是对手机使用时间大大增加,依赖性心理仿佛粘合剂,将我们的生活和手机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人们享受着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呈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在无形中却被手机支配了四肢,失去了行动的力量。我们看新鲜见闻便一哄而上,站在制高点上对当事人进行评判,不出两日的“反转”让我们又看到了更加权威或是接近现实的说法,我们冷静下来发现站错了队,随后寻求意见领袖的观点,又开始了一番评说,不出七日,这件事便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新的新闻和八卦又该来了。媒介在被人们利用的同时,操纵了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键盘侠”、“人肉搜索”、“网络舆论审判”……一部小小的机器就能达到如此大的传播效果,不禁让人担忧,媒介依赖的背后被牵引的会不会是一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我们有了电视和网络,我们有了望远镜和话筒,但我们的视野被设置的议程所框限,我们的言论被媒体所引导。人们不知所措,人们低头前行,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是想法。想到这里竟然从热血转而冷静,时代给我们看美好的盛世图景,身边的机器却成为带我们去一个未知的冰冷世界。
(想让自己能有逻辑一点,但是浮于表面的思考还是显得整个逻辑都很混乱。想说的很多都是理论层面的批判,无法实际的运用真是有点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