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的《教育的一个特征:慢》至《“苦读”没意思》几篇文章,翻开吴非老师的书,收获颇多,教学中的有些事情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吴非老师说:“我自己从来没有“苦读”过,我也一向反对把读书当做苦事。我读书是因为喜欢而正因为喜欢,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苦”。我认为如果视勤读为“苦”,那简直是对书的侮辱,对学习的侮辱。我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废寝忘食,废寝忘食是因为心中有乐”!看完这段文字,对我的感触很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情都是只要我们主动去做,有兴趣去做,最后我们所收获也是满满的!就像学生的学习,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最后成绩一定是不一样的!有人说:读书苦,因为我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太想知道事物的究竟,因为想要得到授业解惑,因而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读的书,这些,都是你想要的东西,求仁得仁,何苦之有?
钱理群教授在回忆自己读书生活时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这也是每位教师都应当记住的教育常识!非常喜欢钱教授的这段话!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想的是:学生能记住我们一些什么呢?我看未必是“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之类。如果我们都和孔乙己一样热于告诉孩子一个字有多种读音、多种写法、多种义项,那教师至多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知识仓库。作为“仓库型”的教师,在当今的教育中作用是很有限的,不久之后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获得思维的方法,培养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培养创造的意识。在这一阶段,他需要向几十位这样的教师学习。那些有创造性人格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富有想象力,有探索精神的人,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在青少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教师。作为教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学生!
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是什么时候丧失了学习兴趣的?他们为什么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家长、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作为老师,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也太“急”了,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否合理,是否超量,在我的身边看到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小学生写作业要写到晚上10点多,而且老师留的作业也不科学,抄写课文、每个词语写一篇……,学生们在吃力的完成着,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认为学习太枯燥了,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慢教育”的概念已被更多人接受了!教育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不能急于求成,一跃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