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天的时间认真地看完了芭芭拉·埃伦赖克的《五分一毛:聚焦美国福利改革之弊》。作者是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女作家,她为深入研究低收入人群,混进各种家政公司、大卖场、餐厅应聘最底层的工作,并试图仅用这些微薄收入支付自己的全部生活费用以切实体验低收入者的疾苦。而我之所以对她这一行为非常仰慕,是因为知道自己永远没法做这样的“自残式”研究。
但这本书给了我另一个有趣的灵感。我之前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意识到:在美国这样一个公共福利挺好、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商家费尽心思刺激消费的国度,消费者只要稍微花一些心思,便能用相对便宜价格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我想实验一下在完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仅通过“训练自己成为一名精明买手”的方式,一年下来能节省多少开支。
我把这个主意告诉了我的朋友C,于是她立刻从家里拿了三本厚厚的《The Tightwad Gazette》(《吝啬鬼报》)让我学习。这原先是Amy Dacyczyn自己定期出版的个人小报,后来因为深受欢迎而结集出书。
第一本《吝啬鬼报》是1992年出版的,在我看来,其中有些省钱的手法确实有些节约过头了——例如她会把一次性的食物密封袋清洗干净之后再次使用。但整本书中体现的节俭、环保、不持有精神确乎可以称得上是“可持续生活”的典范。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行为并非完全出自生活所迫,她就是觉得节俭是一种美德,并且在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节省开支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极大的成就感。事实上,她和其丈夫还用多年节俭下来的钱为家人买下在他们所处的生活阶层能够想象得到的最好的房子。
怀着吝啬鬼精神,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可以轻松省钱的契机,让有心人可以有效提高消费的性价比。例如我把每周去某超市买菜以及生活用品的时间从周末改到周二了,因为周二是他家的全线九折日。
又例如那个全世界最大的儿童博物馆,一大一小的每次门票费共40美元。如果花一百多美元办年卡,就可以不限次数进入。但我研究了一下它的网站,发现每月第一个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八点免费。试验了一次,免费时段的人也并不是太多。唉,一年都能免费去12次了,还有啥必要办年卡啊。
有些时候,随口多问一句话也能少花很多钱。例如我在本州旅行的时候,有一次订酒店问了一句:印第安纳大学员工有特别优惠吗?对方立刻给了我7折。在订下一家酒店时我又问了同一个问题,人家说没有折扣,但可以给三份免费早餐。
还有,根据《吝啬鬼报》的建议,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宁租勿买,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租赁的价格累加起来已经超过购买金额了。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买一个原价400多美元的露营帐篷,后来我花17美元租了同款的,而且事实证明在一整年中我只露营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