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思考过很多次自律的话题了,都是从自律做到以后对自己的价值上展开的,今天换个视角思考一下,从自律如何产生的角度上展开思考一次。
这几天在思考中曾经提到过人的三重脑这件事,那从爬行脑,哺乳脑,理智脑这三个决策机构来看,自律是哪一个部位产生的决策呢?
这就需要先看看自律本身的价值了,自律是典型的长期有用,即刻不爽的事情。
我们常说自律是需要坚持,就是因为当下不爽,需要逼迫当前来为了长期的收益付出行动。
那当我们说即刻不爽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显然这是指我们的本能脑,即原始哺乳脑产生的决策情绪,而长期有用又是来自谁的认知?
显然长期收益就是理智脑的决策后果。
我们说理智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跨时间空间,在更大的生存视角中做出对自己生存有利的决策,而自律这件事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律就是理智脑驾驭哺乳脑过程。即:理智脑想做,哺乳脑不愿做的事情,用基于想象力的决策来强迫当下愉悦的本能做出行动的过程。
这相当不容易,要知道理智脑和哺乳脑的决策方向是容易冲突的,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到达哺乳脑要远比理智脑快,因此从决策速度上来说,通常理智脑都是为哺乳脑服务的。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哺乳脑(本能脑)反应过快,导致的说错话,做错事,都是通过理智脑事后诸葛亮来补偿后果的。
而现在自律这件事却在反转,让哺乳脑(本能脑)为理智脑服务。原来的从下到上,从快到慢的决策过程变成了从上到下的逼迫过程。
这很有意思,要知道任何不能马上获得收益的投入,哺乳脑(本能脑)都是排斥的,因此要让理智脑说服本能脑付出能量,却又无法获得即刻收益该是多难得事情。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嘴上说要自律,但就是做不到的原因所在。太难驾驭自己偷懒的本能了。
就拿运动这件事,从理智脑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件对自己长期生存有利的事情,减少生病的痛苦,增加精神的状态,优化自己的体质,每天只需要投入一点体力,就会获得这样超值的收益。
但哺乳脑(本能脑)却不会这样认为,每天投入这么多力气,不能马上获得爽的愉悦,这不如玩一会手机,睡一会懒觉超值,于是就会排斥这来自理智脑的决策。
这就是自律运动的痛苦之处,从原来的本能负责想做什么理智负责如何做,用自律就转变到了理智想做并说服本能付出行为的过程。
这也是人的最独特之处,判断一个人最独特的能力就应该是能否可以做到理智脑决策优先。
如此,要做到自律,就必须要想办法让哺乳脑付出行动,而付出行动的核心要素就是要让哺乳脑付出后快速尝到甜头。这方法可以是打卡分享,让别人知道我运动了,通过点赞等方式刺激自己的哺乳脑,让其愿意配合理智脑的决策,并付诸于行动。
同样思考也是如此,把自己观点梳理写作出来并主动分享出去,当面对面沟通表达对时候,就很容易有逻辑的说服别人,同时,也可以在写作的时候,让自己获得精神愉悦的能力。
这就是自律,碰到对自己长期有效的行动,要让自己变得愿意让哺乳脑付出行动,就必须找到让他尝到甜头或者减少本能痛苦的方式,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让你的理智脑成功驾驭本能脑,一起去做只有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