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天在间隙时间里,在看周岭老师的那本《认知觉醒》,虽然没有看完,但绝对是本值得推荐的书,至少在关于如何认识自我与找到自己的方面,非常值得一看。
书分二个部分,前部分先从人作为个体的本身与内在生理及智力演变的特征告诉我们普通存在现象的根源,先从原理与根上来解释表现在人身上的问题现象。第二部分,确是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虽然对第二部分我目前只是看到第二章节,但也大抵有这样的认同感。
之前,有领导跟我聊过我的工作状态,希望我走出舒适区,去迎接困难区之类的话,那才是成长。当时我似懂非懂,只是简单认为只有经历过才会有经验之类的认知,但这回我读了《认知觉醒》后,相信我那领导应该在很早之前就应该有读过这样的书,所以所用之词,我现在可以看出她是相当有专业知识性的。
周岭老师在书中提及一个“匹配”一词,便非常让人可理解,也真是放于四海皆可用的原则。仔细想来,也就是这回事,但先前我没注意并善用这个环节的问题。需要重点解决这个拉伸区的问题,并加以练习,只有真正解决掌握了拉伸区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成长。而那些重复在舒服区的行为或训练是极其低效的,对成长不利。当然那些困难区的问题会打人的信心,当能力不匹配时,跳过拉伸区去直面困难区的问题无疑是不利于成长的。
人的本能是避难趋易的,且是急于求成的,这是本能作用,并没有错,但我们要善于激活并启动内心的另一个我,那个叫“元能力”的,要及时进行自我监督且给予纠正,将行为拉回到有高效作用的区域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