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有窥探他人性格的心理,窥探他人性格的本质是想通过了解别人的性格达到与之更好相处的目的,增加对方的信任或者规避一些相处的矛盾。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的性格有好有坏,它受其原生家庭的和遗传基因的影响,同时它还受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和道德风格。比如:性格外向的人,说话直接,做事积极,相对来说比较好相处。性格安稳沉静的人,说话严谨,做事稳重,跟这种类型的人相处要相对靠谱一点,不能太过于随便。
在如何窥探一个人的性格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性格的形成,性格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总之,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组成。
父母什么样,孩子也会什么样,这是由于遗传基因决定,再有就是社会因素。比如,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之前,孩子们的学习大多数通过父母,父母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孩子,或者孩子观察父母的行为,去学习模仿,形成的性格大多与父母相似。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开始后,孩子除了从父母身上学习经验,也能从书本上学习优秀的人的品行。影响了大批孩子的性格。
我们观察一个人性格,首先看他的家庭背景,看他身边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由社会同质化分层决定的。什么是同质化分层。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大家贫富差距都差不多,物质都比较匮乏,你没有我也没有,出门在外一眼望去分不出人的三六九等。随着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致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那个年代下海经商的人大多成了暴发户,成了第一批涌进城市的人,城乡差距逐渐扩大,我们上大学那会2006年,你在大学里一走,你就能知道谁是生活在城市,谁是生活在农村,从穿衣,气质就能看出来。这些都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导致了同质化分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决定的,而且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将他们混合在一起,就像你把水和油放到一个桶里,再使劲摇晃,一旦你停下来,水和油就会自动分开,这是物质的本质决定的。所以他身边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行事作风,大概率他也会是这种性格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物似主人性”,从一个人他喜欢的物品,或喂养的动物,来看他的性格。比如:一个喜欢喂养狗的人,性格比较直爽,比较好相处,喜欢喂养猫的人,心思比较细腻,性格比较安静,和这类人相处,要态度温和。
以上这些都是一种大概率的数据统计,并不是完全绝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只能说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处事态度,大概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其通过窥探他人性格,来寻求更好相处之道,不如从真诚待人出发,相信你的真诚可以感化不同性格的人,让你获得一个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