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这个字近年来很流行,我也跟风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分享。经过一系列研究,总结出一套自己适合的时间管理方法。但是并不是说每个方法都适合所有人,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方法实在太多了,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反思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最重要的,就是发挥我们的优势,改进我们的不足。
1、计划管理
用过趁早手册的人都知道这个本子是通过列计划然后打勾来控制人生的,在很多书中也建议我们列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执行步骤。按照这个方法我也列出了自己的三年计划、一年计划以及每月计划,再分解到日计划。通过计划管理,一步步清晰明了的知道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自己每天要做什么。
我的计划管理主要分为工作和生活两部分。每天早上到公司我会列出当日待办事项,列好后立即着手处理,完成工作后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分配到一些自我提升的项目上,如读书。生活中的事一般在前一天晚上将第二天要做的事计划好。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二天早上醒来不用盲目慌乱浪费时间思考今天的安排。偶尔我也会做一个PLAN B以防时间的不可控性。比如说我计划晚上9-11点用两小时时间做个蛋糕。可是哄孩子睡觉的过程占用了太长时间以至于10点孩子才睡着。我的PLAN B就是用这一个小时改为读书,第二天晚上再做蛋糕。
2、要事优先原则
《吃掉那只青蛙》中说,如果你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的话,那么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这一天里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我们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面对计划清单时,总是先挑简单容易但不重要的去完成,最不愿意去做那个复杂但重要的事情。书中都不断的提醒我们,先做最重要最难办的事情。当你把对你最重要的事做完后,其他事情办起来就会更容易。
时间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时间四象限法则”,用紧急和重要程度将时间分为四个象限,分为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要事优先就是要求我们先完成紧急重要的事情。“四象限法则”则建议我们更多的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有未雨绸缪,提前准备,才能将紧急重要的事情变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结合起来,我们还是要先做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目前我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每日一文,这件事就是我的“青蛙”,每天一早就开始构思今天的主题,这件事对我目前来说不是最紧急的,但是我认为它未来的价值无限,所以我很愿意把它当做NO.1.
3、创造整块时间
很多书中建议将清晨5-7点作为首选的整块时间,因为早上刚醒来精力充沛适合学习。但对于我的家庭状况来说,早上会影响家人睡觉,所以我的整块时间设置在了晚上9-11点。
整段的时间大多数我会选择读书或者写作,偶尔也会做个烘焙。这几件都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整块时间也更容易让我专注。
在整块时间使用时,我还建议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设置25分钟一个番茄钟,比如说我的9-11点,能进行4个番茄钟,每阅读或写作25分钟我选择休息一下,去上厕所或者喝点水之类。提高专注在时间管理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否则毫无效率的2小时还不如去睡觉。
有了孩子后创造整块时间基本很难,孩子睡觉的时间可以说是每个妈妈最自由最解放的时间,怎么充分利用,一定要好好计划于掌握。这个时间计划管理也尤为重要,提前做好准备那两小时才不会浪费,否则,像我过去忙忙碌碌的做了很多事,到头来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没有做。
4、利用碎片时间
很多人上下班通勤路上推荐用kindle读书,可是这个方法也不适合我,因为在车上读书就会眩晕。所以我选择提前在喜马拉雅上下载一些书籍类或者培训类音频在车上听。遇到好的文章会反复听几次,关键词在下车后记到本子上。我的很多文章灵感都来自于我的“听书”,而我也觉得这是最适合我的碎片时间利用方法。
有时候也会在微信上收藏一些文章,可以在等人、排队时阅读,一般我的整块时间都用于读书,而碎片化时间则读短文。有的时候我用整块时间写出来的读书笔记,也会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加强记忆。
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多尝试几次,就能找到自己那段时间能发挥最大价值的事情,然后将这些事情流程化,变为习惯。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秘笈”。
其实我感觉时间管理中最重要的还和自控力有关。列计划、做最重要的事、利用好整块时间和碎片时间,说白了,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最最重要的还是去执行,想得再多不如去一项项打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