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这个词最早是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里面听到的。他的价值投资体系里,一个公司的护城河是考量的关键维度。在多大的安全范围内,这个公司能够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会被其它公司打垮和超越。这种护城河,可以是产品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也可以是这些条件的综合结果。而投资者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护城河足够宽,并且还在不断强化这种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公司,这样才能随着时间的积累,获得长期的价值投资收益。
正好在”辉哥奇谭“里面,也看到了护城河这三个字,主要探讨的是人生如何构建自己的护城河。辉哥从33岁开始进行人生的思考,发现自己需要从3个层面构建自己的收益体系,同时构建自己的事业和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反观现在很多30岁左右的职场人士,心里有大量的焦虑,焦虑自己的长期方向,看不到未来在何方。找不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发现20多岁刚毕业的人同样可以快速上手自己的工作,35岁被离职的新闻不绝于耳,于是大家都在焦虑麻木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却没有想清楚如何构建自己的人生护城河。
最近看《心理学与生活》里面有个人性特点总结的非常到位,就是”人类往往高估短期效益,而低估长期价值”,对比到人生护城河的建立上面也是如此。我们急不可耐的去寻找捷径,找风口,找平台,找贵人,却没有很好的在自己的领域和人生规划里用更长的周期去落实每一个环节。
首先要思考的是你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的性格、技能、价值判断体系,护城河就是对这些体系的综合判断和持续构建。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你是否有足够深刻社会、人性、商业理解,能够支撑你做出更成功的产品?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专家,你的技能在领域里面排行多少?是否能够快速解决故障、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代码,设计出更有效的算法?
如果你是一个广告设计师,是否能够设计出更有传播点和品牌效益的广告和文案?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领导,是否能够优化公司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护城河就是你比别人优秀在哪里,如果从当前环境离开,是否能够通过这个优势迅速找到下个机会。
护城河不仅仅是一个相对的比较优势,而应该有足够的宽的边界。当你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如何保持这种优势,别人要花多少时间来跨越这个边界。现在我们在嘲笑博士就和白菜一样,到处都是。实际上,和普通人相比,这些人是有3~5年专业领域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的科研训练的,常人很难去跨越。同样的,对于一个10年行业经验的专家,新人在思考和实践上也无法快速跨越。比如你长期在做电商,对于电商的多种模式和形态,社群电商、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体系、商品管理体系,都有自己一套系统化的经验和方法论,而这种方法论的沉淀是基于5到10年的行业经验,经验和工作积累而形成的。这个点上的启发在于,普通人在职业发展路径上面,要找到自己深耕的方向,并且做到足够的深度,才能形成护城河。经常干两年换个方向,跳来跳去,就很难形成绝对优势。
再一个点,护城河不只是职业上面的,而是要全面考虑和人生的发展关系。身体状态、社会关系、个人技能、财富管理,每一个点都需要做平衡和考量。并不是说每个点上都平均发力,但是在某一个点上的绝对短板会造成整体的低效。就比如你的人生在做一个多因子乘法,其它因子再大,只要有一个因子太小,总结果就会很差。所以,投入一些时间去锻炼身体恢复精力,延长生命长度。构建自己的人脉圈和社交体系,持续输出内容和思考,构建自己的影响力,都是在多维度构建护城河,最终形成一个和人生发展相匹配的闭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