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一心想着休战,与民生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元气,连年的战争让秦国的人口大量减少,国家贫穷。而此时的卫鞅为了救老师公叔痤,只身来到了秦国(真让人佩服他的勇气,要知道秦国此时可恨魏国人了),想向秦王陈明厉害,赢虔出面见了他,嬴渠梁没有亲自见他而是躲在门后听。
卫鞅:“魏国朝野,庞涓力主灭秦,而丞相公叔痤则图谋称霸,二人势同水火,庞涓奇袭骊山,就是要夺回老公叔明正典刑,一举剪除政敌,从而全力灭秦,今奇袭未成,庞涓自然退而求其次,希望借秦人之手杀死我师。若秦国当真如此,无异于助了庞涓一臂之力,加重了自己危机处境。”然后提出自己的谋略:“秦国放人,割地,求和。”“日后再做图谋。”
卫鞅所说的正是秦国的事实,魏国实力相比秦国强大得多,一是部队,魏武卒单兵素质极高,而且装备精良;二是后勤补给远远高于秦国,能打持久战。如果继续开战,秦国就会有灭国之危。况且骊山一战,虽然赢虔击退了庞涓三万铁骑,但是也死伤两万余。
嬴渠梁思索之后决定按照卫鞅说得做,因为他说的确实是事实,如果公叔痤死了,那庞涓的灭秦计划就肯定会付出实践而毫无阻碍,对秦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但若公叔痤活着,就庞涓的计划就不一定能顺利实施,于是他找到了公叔痤谈一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放人,意图休战。
公叔痤得知秦献公死后,放松了很多,不再拒绝交流。两人谈好后,公叔痤不再绝食,吃了东西,准备着上路了。
在这之前,公叔痤差点就没了,因为秦献公中狼毒箭去世后举行了葬礼,秦国所有的高层都觉得应该杀了公叔痤来祭奠献公赢师隰,但是被嬴渠梁拦住了,嬴渠梁还因此被他妹妹荧玉刺了一剑。但是最终,嬴渠梁还是说服了众人,救下了公叔痤一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国的高层中,只有嬴渠梁是认清了形势的,他心里很清楚,魏国很强大,而秦国,虽然不弱,但是相比起来却差得很远,如果真的把魏国惹恼了,他们是有灭了秦国的能力的。而那些赢虔、荧玉、杜挚等要求处死公叔痤祭奠献公的人,几乎都可以说成是莽夫,既看不清形势,也没有谋略来解决问题。或许嬴渠梁觉得:“这帮傻大粗,真犟!真难带”特别是他自己的妹妹,还刺了他一剑。
本集主线是:庞涓亲自帅三万铁骑来骊山强夺公叔痤,但是被赢虔率兵击退。嬴渠梁让众人把献公的葬礼从简办理,现处寒冬,百姓冻死冻伤两千余人,诸位官员应该把重心从葬礼转移到救治百姓上面。卫鞅冒险入秦救公叔痤,嬴渠梁一开始不愿意见,后来卫鞅坚持不走,嬴渠梁惊讶之余让赢虔去见了他,自己则在背后听他们对话。卫鞅提出保住秦国的计谋,嬴渠梁觉得很好,准备采用,接着和公叔痤商谈具体事宜。
从众人的想法出发,杀掉公叔痤来祭奠献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庞涓没有了政敌,那他的灭秦计划就会很顺利。在上一集中,魏国出兵26万,秦国出兵20万,但是就是在如此绝对的优势下,魏国不仅没赢,主将还被俘虏,这是很不可思议的。而这,也是庞涓力主灭秦的原因,因为这样都能战平,那如果等秦国休养生息,强大起来,那形势就会倒向秦国,那时,魏国可就是人家嘴边的肥肉了。
所以说,庞涓和卫鞅才是那个清醒的人,但是魏国国君会不会听庞涓的话呢?
赢虔在这集里表现得很冲动,当得知卫鞅来秦国的时候,他的意思就是当场斩杀,祭奠献公,嬴渠梁连忙,拦住他问道手下:“不忙,公叔痤手下来此做什么?”然后又劝赢虔:“大哥,想想再说”“问清楚再杀也不迟”“大哥,持重谨慎,总是好一些嘛”,然后就是当嬴渠梁挡住众人保护公叔痤的时候,赢虔拔出了剑,指向了嬴渠梁。
秦献公赢师隰的内心其实是更喜欢赢虔的,因为赢虔的性格和他很像,而且很务实,说做就做,绝不拖延,但就是很冲动,而嬴渠梁善于思考分析,做事谨慎不冲动,这也是献公当时犹豫的原因,所以他问了所有信任的人该选择谁。思索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遵从老兵们的意思,选择嬴渠梁做继承人。如果他当时选择了赢虔,那么在这里,卫鞅就会被送去见阎王,那哪里还会有后来的一统天下?这些事儿就像是蝴蝶效应,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想法,就能完全扭转形势。秦献公得感谢自己,而秦国得感谢秦献公,他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去见了那帮老兵,老兵的建议让他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这一集也很惨烈,因为那帮眉县从一开始就跟着赢师隰打仗的老兵们,最后全部跟着他殉葬了。这里,我才深切得感受到什么叫:士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