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代表英语教研组,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以渗透“航天精神”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大奖赛,在精心准备和多次磨课后,这堂课最终完成得非常成功,并受到领导、专家和同事的高度认可。从学校教学比赛的评价标准也许如此,那么它是否符合怀特海的教育节奏理论呢?或者说,它是否是一堂理想的好课?
我回忆起前年读的一本干国祥老师编著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在这本书中,干老师认为,公开课是教师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却不是理想课堂应当指向的目标。他深刻地探讨了什么是理想的课堂。根据他的观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这三重境界是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知识到个人的,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浪漫——精确——综合的节奏演变。浪漫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兴趣,在一定方向的指引下逐渐完成教学框架。而在精确阶段,开始聚焦知识发现,定律和规则,知识的内在魅力随着对知识系统化的揭示而展开。最后,在综合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在情境的运用,迁移中,与内在的生命相互交织,得以内化。
可见二者都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出了科学的揭示。
而我的课,在这二者的对照下,又完成的如何呢?继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