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锦宝的幼儿园组织了一场活动“粽子飘香,亲情无限”。这个活动主要是每个班邀请8~10位家长来班上给小朋友们包粽子。
温暖的回忆
这个幼儿园每年都有这样的活动,我以前曾经参加过包饺子、包粽子、做紫薯香蕉卷等,还有其他的活动。
说实在,以前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从没有这样的活动。自从锦宝上幼儿园,班上的活动很多,只要班主任邀请,我也时间一定会去参加,因为孩子特别在意妈妈是否参加活动。有一次班上包饺子我没有参加,锦宝回来说,:“妈妈,你今天怎么没有来?我好伤心。”锦宝很希望妈妈参加每一次活动,可是也得给其他家长机会啊。
还有一次,锦宝上小托班的时候,冬至包饺子,这是她进入幼儿园第一次家长活动。我太忙,就让奶奶去了,包完饺子,锦宝不想让奶奶走,奶奶许诺明天还来包饺子,可是到了第二天,锦宝不让我和爸爸送她,非要奶奶和她一起去,奶奶没有去,锦宝也就不再去学校了。所以,奶奶就把他带回来了。从冬至到放寒假,大概十几天的时间,宝宝就没有再去幼儿园。鉴于此,我后来真的不敢去参加活动,但是孩子又特别希望我去参加,所以这一次我又踊跃报名,希望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妈妈不老”
当我来到教室的时候,其他的家长已经进来了。我帮助老师分了江米和粽叶,然后就带着锦宝在内的五六个小朋友一起包粽子。这些小家伙们看着我包粽子,大呼太神奇了:“奶奶,你包得太快了。”这群小家伙们叫我奶奶,其实,我也真算得上奶奶级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我的学生,怎么不是不是奶奶呢?我也没有觉得尴尬,可是,我家锦宝却不愿意了。有个小朋友问我:“奶奶,你是锦锦的妈妈,还是锦宝的奶奶呢?”我说笑着说:“你猜猜。”
“嗯,你是锦锦的奶奶。”
我笑笑没有说话。
其他小朋友也吵着说是奶奶。我说:“是妈妈,不是奶奶。”
她又看了看我,仔细打量一番:“可是我觉得你好老啊!”
我家锦宝听到了,然后就抱着我说:“我妈不老,我妈不老。”听到锦宝的话,我的心里冲过一股暖流。不是说有多么虚荣,而是孩子的童真“子不嫌母丑”。
那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地吵着。我顺势问她们:“我哪里老?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就像平时跟那些大孩子们上课一样,我问了好几个问题,问题一多,孩子们就会思考。那些孩子们看着我的额头说:“你的头上有…”他们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比划,最终也每说出是什么,但他们比划出来了,就是横道道,是皱纹。他们说得很形象,他们观察得确实非常仔细,他们会辨别年轻与年老。我惊叹他们有这样的观察力。从锦宝上学的这几年也可以看出,孩子的观察力是非常强的,她能够观察到两幅画面的不同之处。我也用这种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就是学习,这就是老师教学的结果,也是孩子成长的结果。
今天我不在意孩子们说不说我老,我在意他们跟着这三位老师三年长大了很多:从呀呀学语到朗读课文,从蹒跚学步到翩翩起舞,从口水鼻涕到干净整洁,从吃喝拉撒睡需要老师帮到自己动手整理班物,哪一样不是老师的教育和引领呢?真应该好好感谢三位老师。
妈妈不要走
粽子还没有包完,锦宝就拿了一本书坐到我身边,搂着我脖子说:“妈妈,你不要走,陪我读书吧。”我知道她又要黏我了,没有理她,只管包粽子。小妤老师来叫她拿粽子拍照,她不去,只是一味地说:“妈妈不要走,不要走…”婷婷老师又来叫她:“锦,你不是答应老师不哭吗?”锦宝已经开始耍赖哭泣,我草草包完最后一个粽子,桌子都没收拾干净,赶紧拿东西出去,可是锦宝拉住我大声哭闹,其他小朋友都过来说她,越说她哭得越凶,看来哄着不行了,只能来硬的,我给她擦擦泪水,对她说:“我把盆子送下去,你在这里玩,下午来接你。”她还是哭个不停,我也顾不得管她,直接跑出教室。我也觉得自己很残忍,但是每次都是这样,总怕我走,她是不是越大越没有安全感?回家很长时间都没有跟老师联系,直到午休才问老师她咋样,锦宝在手机里用语音留言“妈妈,你走后我都不哭了。”孩子还是有分离焦虑症。其实,她刚上托班时没有这样的分离焦虑症,而后来才有,是不是受其他小朋友影响呢?分离焦虑症是会传染的,你哭她哭都哭。她很多愁善感,看到蜜蜜哭就问我为什么哭,她也会跟着流泪,还问我地上的娃娃没有妈妈吗?(含泪看音乐剧《鲁冰花》)我知道她这样脆弱不好,但是我还是觉得孩子多愁善感比冷漠无情好得多。
一次活动,短短30分钟,竟然有这些小插曲,孩子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成长总要经历酸甜苦辣,总要经历生离死别,总要经历天真无邪到成熟稳重的蜕变。孩子,愿你快乐度过你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