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爷爷躺在躺椅上看着电视,父亲从电视后的窗前路过,爷爷问了声是不要是骑摩托出去,他的头发长了该去理发了。墙窗子电视挡住了我的视线,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声音,只见爷爷起身提起步子经过门口,走到窗子的前面去又问了一遍。我还是没有听到父亲的声音,就看见爷爷又折了回来坐下,口中念叨该去理发了,还说那个上门理发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四年前,爷爷奶奶告别了城市,回到了现在居住的地方。这里还不是步行几分钟或是半小时就能有理发店的地方。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暑假或是寒假的时候,总能听爷爷奶奶说头发长了。之后在某个上街的早晨,奶奶的头发就短了。一般爷爷会选择在午饭过后的时间,戴上一顶帽子挎上一个布袋然后坐上爸爸的摩托,挎着布袋夹着帽子提着塑料袋回来,头发也变短了。但后来我发现在傍晚的时候,门口偶尔会有人叫着“理发的人来了”。
从屋内走到门口,在四周搜寻一圈就能在某家门口发现,停着一辆很老很老的自行车。车后座的地方有一个四方形的隆起,后轮的一边会挂着一个小凳,另一边是什么记不太清了。有几次我都没有看见人,好一会才从别人家门口看到一个人站起走过来。乍一眼,理发师的年纪看上去和爷爷奶奶差不多,瘦瘦小小的老头,精神气十足。与他最近的距离应该是那一次他来到隔壁的一方水泥地上,我记不清他有没有说过什么,连他的声音似乎也没有一点印象。不过从他经常在某家门前坐下,和走上前的人交谈起来,至少会是位比较开朗健谈的老人。
老人的技术怎么样,说真的对于一个没什么标准的人来说很难去评判,不过在这里能够上门服务,一次五元的价格也便宜,这倒是会有一批固定的消费者。好几次,在爷爷抱怨头发长了要出去理时,我都听见奶奶说那个理发师差不多要来了。就这样,爷爷出去剪了头发,奶奶等了又等,终于在理发师这里理了发。父亲一般不说什么话,没有说要剪头发也没有说出去外面剪,只是在那个老人来时站在旁边等待,然后坐下剪了头发。
除了老人以外,队上也有年轻的理发师,自己在外面开了个店,爷爷奶奶出去剪一般也是在那剪,不过理发师的工具并不是随时都带着身上,家里不一定会有工具。此外,还有一些能够拿剪刀的中年人,大妈大叔一类的。记忆里总有这样的印象,父亲坐在某个大叔家的门口,那个大叔拿着一把剪刀在父亲头上捯饬,那时候父亲身上肩膀上会挂着围腰一类的东西。剪完之后,站起来自己抖抖然后回来洗个头。这不,前几天又听母亲说某某大妈帮她剪了头发。哦,原来那个大妈也是个会弄剪刀的人。
家里的天气很热,我在考虑自己的头发是不是也该剪剪了。前几年周末休息的时候,懒得去理发店,就叫奶奶帮我修修头发。洗了个头以后就站在走廊上,面朝着近处的房子看着远处的房子和天空,奶奶站在我身后拿着梳子剪刀就开始比划了。不一会就落一地,当时我没有想着拿一面镜子看看奶奶的手法,就任她自由发挥了。剪完之后,我能感觉到头发稍微薄了一点,也稍微短了一点,其他的就不太在意了。那几年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剪短点打薄点,还要能扎起来,不知道那几年奶奶和理发师的技术到底怎么样。不过,我还是喜欢奶奶剪的,聒噪的理发师无论年轻或是稍长都会让人不自在。
和小伙伴聊起的时候还说,为什么现在的理发店越来越花哨,理发师的年纪也越来越年轻,甚至会想为什么女性理发师不多呢?为什么理发师会有一个托尼之类的共同代号呢?为什么理发师都要假装热情客套拉着消费者说一大推呢?为什么理发的最终目的变成了办卡呢?那些年进过的理发店、见过的理发师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装饰,也没有什么刻意的吹捧,就是去多了之后眼熟了,一句“来了”。其实每一次理发,就是去赴一场有规律可循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