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常因拖延而深感焦虑?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改变拖延,及时采取行动呢?
《做,就对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简单而又实用的技巧。
接下来,我们分为三个部分给大家讲讲。
1.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抵制心理。
比如:
□你想减肥,但看到一大桌美味佳肴时,又忍不住安慰自己,反正也不在乎这一顿,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嘛!
□有一天,你没有坚持看书写作,因为你觉得太累了!
我们把这种阻止我们行动,说服我们逃离精彩人生的“无良”声音称为“抵制心理”。
第二,现在就动手,赶走抵制心理。
下一次,如果你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又开始说:既然不想做就不做吧。这时候,你一定要做点什么!来赶走你的这种自我妥协!
比如:
□如果你感觉没有灵感, 写不出来,请坐下来,只管动手写起来,这样你的创作灵感就会开始慢慢涌现。
□如果你想申请一份新工作,却感觉毫无头绪,请花上五分钟,整理好你的简历,这样你的心情会更加兴奋,感觉更有把握取得这份工作。
记住:拖延不是病,是自我麻痹的借口。所以,请别再等待,努力把有朝一日变成今日吧!
第三,先学失败,再言成功。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轻易去尝试,实际上,我们只要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渴望学习的新手,多多去尝试,并且允许自己尽情犯错,快速失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答案。
海伦是一所大学的讲师。
刚毕业之际,她获得了一次公开授课的机会。她很紧张,但还是决定试一试。结果课讲到一半的时候,她发现第二部分要展示的幻灯片不见了,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要讲什么。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授课。学期结束,她甚至被学生评论为“史上最差的讲师”。
也许很多人会因此断了从教的念头,但海伦并没有这么做,她反而把这个糟糕的开始视为提高的机会,不仅针对学生的兴致努力备课,还愿意去尝试教授不同的学科,最终长期跻身于最佳讲师之中。
看来,在失败中成长,总好过在谨小慎微中停滞不前。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幸福的成功人士,大多数都是行动者,他们很少将时间用在计划上,而是直接付诸实践。他们深入实际,尽管在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不断犯错,却也在挫折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经验和机遇。
所以,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