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作为心理服务者,作为一个母亲。

我常常在思考,《关于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一个妈妈,我经常在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我又经常会想我要为孩子提供什么?我又能为孩子提供什么?


曾经很长时间,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要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什么一定想要孩子要考试,要学习,要成绩好,要以后如何如何,要他可以考公务员,要他可以赚钱,甚至要自己赚很多钱,想要留给孩子很多的钱。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

后来我也有了孩子,我开始理解。其实父母是因为担心啊。担心孩子,担心我死了,我的孩子活的不好,过的不好。

留点钱给孩子,让他能有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也能安心闭眼。

常言道:父母之爱在,则为之计深远。

从这个孩子在我肚子里开始,似乎就与生命相连。他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无法放下的责任。这是多么深沉的爱。

只是,我依然会有顾虑,留给孩子的钱不够多,花了怎么办?我依然会担心,我给孩子安排的这条路,孩子不喜欢怎么办?抱怨我怎么办?

想做很多,也做了很多,但又似乎不知道从哪个点做是对孩子最好的?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恼着我。也一直在思考。

作为心理老师,在一次次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在一次次陪伴不同的孩子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慢慢有了一点点答案。

我知道我注定不能永远陪伴着我的孩子,我看到了我的担心我的恐惧,我看到了我真实的期待是在我离开后,他可以偶尔回忆起我,但是更重要的是离开我,他仍然可以精彩的活着,又或者幸福的活着,我希望的是他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

在一次次心理课上,在心理活动课上,我看到我们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空间、爱与接纳,包容的空间的意义。在这里,孩子可以犯错,孩子可以表达“我再也不和你好了”“我恨你”“我要杀了你”等的语言,可以哭泣、可以委屈、可以兴奋的大叫,可以用各种自己的表达去发泄去释放去呈现,而在这一次次的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开始学会了如何更合适的表达自己,学会了看见自己内在的情绪感受,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人际相处,学会了看见理解自己,也学会了看见理解他人。

很抱歉,我的孩子,我无法陪你走完所有的路。但是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去陪伴你、守护你、协助你、去祝福你。让你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种下一个希望的种子,一个更多可能性的种子,一个无限可能的种子,一个被包容被关爱被看见的种子。

因此,在我看来,

心理课,就是一个针对某个方向培养的社会模拟与实操。孩子在体验中提升自己在社会上更好生活的种种能力。为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撒下应对生活的种子,并且能够将生活过的幸福而自在。

因为我深深的知道,真正的祝福并不是因为我的恐惧和担心限制他的成长,而是在我还又能力的时候给到他更多的机会,更多去探索、去体验、去碰撞、去经历的机会,去协助与守护他的生长。同时,我也清晰的知道我在给予这些的时候也给予了我最大范围的守护。

孩子,我无法保证你的人生不会遇到问题,但是我希望你可以具备应对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可以有摔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这便是来自于我最大的祝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