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我是一个反应慢的人。

   前段时间,杨绛先生去世,看到朋友圈里各种刷屏,我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些人也许可能都不知道杨绛先生是男还是女吧!

   《我们仨》最初是由杨绛先生的爱女离世之前想写的,当时已写了几章!可是,病情加重,爱女心切的她劝其停笔,这一停,便是终了。

   杨绛先生92岁开始提起续写这本书,可能有些人说不是续写,而是重写。而我认为是续!

   这本书可以分为二部分,梦和忆!

   梦,是一个长达万里的梦,一个沉重的梦。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世。杨绛先生用梦幻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古驿道上的相聚相失,看完之后有种压抑的感觉,也许正如阿圆说的:梦想为老,想累了要梦魇的!

  忆,是一生的回忆。

  遇到钱先生,钱钟书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在京多年,却没出门几次,每每都是杨绛带其出门,他们称之为“探险”。从牛津到巴黎再到回国的历程中,我觉得钱钟书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照顾的孩子。我也明白了,为何人们称杨绛为先生的原因。

   喜得爱女,爸爸和我最哥们。钱媛继承了父母的一切优点,她是一个三好学生,也是一个好老师,治学严谨,关怀学生。小时候乖巧,听话。长大了,会照顾人,想哥们,像姐妹!

   这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学者家庭的一生,单纯而温馨。

   文章结尾描述到,九七年早春,钱媛去世,九八年岁末,钱钟书去世,他们仨就这么走散了,看到这里有些痛心疾首的意味!

   想到前段时间,杨绛先生的去世,不觉有些莞尔,没有不敬的味道,而是想到他仨又相聚了。这篇读后感的开头,我便说了,我是一个反应慢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