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0期“平”专题活动。
夜幕降临,一场暴雨袭来,城市的霓虹灯,被蒸腾的热气晕染成模糊的光斑。
柳林握着滚烫的手机,站在“春和面馆”的招牌下,面馆的玻璃橱窗里,热气兀自蒸腾不休。这家面馆的生意向来不错,面馆的老板娟姨是他的同乡,柳林平日里总爱吃这家面馆的打卤面,是这家面馆的常客。但今天,他却无心吃面,心里充满失落和沮丧,慌乱得一批。
就在下班前的半小时,他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书。毕业一年多时间刚刚度过见习期的他,好不容易在这家建筑公司落定。岂料市场大环境不景气,导致公司这两年经营状况山河日下,入不敷出,只能开启裁员的节奏。这样的裁员,对于作为职场新人的他,无疑毫无还手之力。
手机钱包里已经没有太多的余额。他犹豫再三,还是轻轻推开了面馆的门。
“小伙子,还是老样子?”面馆老板娟姨看他进来,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柳林勉强扯出个笑容,点点头。娟姨做的打卤面,是春和面馆的招牌,手擀面条爽滑而筋道,面汤鲜香而醇厚,浓浓的家乡滋味。这也曾是他初来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慰藉。那时的他,初来乍到,怀揣梦想,以为只要自己够努力,就一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是,没想到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坐在面馆一隅,柳林在等待面条的间隙,目光扫过墙上的照片。那是春和面馆不同时期的模样,从最初简陋的路边摊,到如今整洁的店面,每张照片里都有娟姨灿烂的笑容。
柳林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发自内心地笑过了。
“面来咯!”娟姨端着大碗轻轻地放在桌上,“小柳,我给你多加了些肉,快吃吧。”
柳林望着碗里的面条,喉咙突然发紧。他低头大口吃了起来,泪水却终于不争气地掉进了碗里。
尽管柳林掩饰得很好,但还是被娟姨发现了。她在桌子对面坐下,递过一张纸巾:“怎么了,孩子?”
娟姨的年纪应该跟柳林的母亲相仿。柳林再也忍不住,将自己被裁员的事一股脑说了出来。
娟姨静静地听着,等柳林说完,才缓缓开口:“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不少挫折。一开始我和我老伴在街边摆面摊,后来开了这个面馆,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只是后来,他走了……”
娟姨的声音顿了顿:“那时候,我有想过放弃。因为坐在这面馆里,就随时浮现出老伴的样子。但是,看到这些隔三差五来吃面的老顾客,想着这就是老伴的心愿,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到现在,这面馆就是我的全部,也是支撑我做下去的精神力量。”
柳林愣住了,他从未想过,人前看似乐观开朗的娟姨,竟有如此沉重的故事。
“其实,生活就像这碗打卤面,得劲道耐嚼,看似平淡,却饱含滋味。”娟姨继续说,“这一个人的一生,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
柳林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日,他回到住处后,想了很久才入睡。
接下来的日子,他一边投简历找工作,一边到娟姨的春和面馆帮忙。一段日子的忙碌下来,在面馆顾客们满足的笑容中,他的内心也渐渐平静。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意外。
这一天,面馆忽然接到城管部门的通知,因为城市规划,面馆所在的这条街要进行改造,所有店铺都要拆除。
娟姨拿着通知,脸色苍白。柳林看着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一阵难受。
“娟姨,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柳林说,“现在网络时代,这里不行,我们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开,我帮你网上直播做面,这样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顾客,等新店开起来,生意肯定会更好。”娟姨看着柳林,点了点头。
柳林开始了拍摄和剪辑,他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面馆做面的全过程,娟姨则在镜头前展现她娴熟的手艺和亲切的笑容。渐渐地,面馆在平台的播放量越来越高,拥有一大批线上粉丝。
新店的选址也开始了,正当他们为了这一切忙碌的时候,柳林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
然而这时的他却陷入了纠结。一边是一份新的就业发展机会,一边是他与娟姨共同奋斗的情谊和未完成的面馆事业。
娟姨看出了柳林的犹豫,“孩子,机会难得,去吧,这里有我呢。你帮我打开了线上市场,已经帮了我的大忙了,没事,姨一定能继续坚持下去的。”陈林看着娟姨,这段时间的点滴顿时涌上心头,泪水差点再次掉下来。娟姨笑着轻轻抚摸着柳林的肩膀:“孩子,以后不管在哪里,记得常回来吃面。”
离开的那天,柳林站在新面馆门口,看着崭新的招牌在阳光下显得明艳无比。他忽然想到,或许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不易,或许时常会有风雨,但只要心怀希望,在平淡的烟火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多年后,凭着一份执着和努力,柳林在职场中的游弋渐入佳境,担任了公司高管。但他依然会时不时回到春和面馆。看看生意红火的店面,看着娟姨,唠唠家常。
他总会想起那个暴雨后的夜晚,那碗温暖的打卤面,还有娟姨教会他的那些关于在人间烟火的平淡中坚守,在突如其来的困境中重生的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