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饮食 勿拣择 励行节约
每次吃饭都是由义工老师给我们每人盛好饭,当有些孩子说不吃什么菜时,义工老师会说不能挑食,哪怕少吃一点也行,这就是“对饮食,勿拣择”。
平时我们孩子也比较挑食,也遇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挑食,有的不吃青菜,有的只吃瘦肉等。岂不知世间万物,赐予我们的是各种各样的色味不同的食物,每一种食物都有其各自的功效。只有勿拣择,才能让我们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保证身体协调健康成长。
第一天晚餐前,老师特意嘱咐我们不要浪费粮食,不要把饭菜撒在地上和餐桌上。可还是有孩子把米粒撒在了地上,李老师看见后从地上捡起了米粒,吃了下去,并且说:“今天我把地上的饭捡起来吃掉,明天谁掉在地上就谁吃”。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深深地触动了。
正好这天晚上,我们桌一个孩子不小心把饭撒到桌上,只见义工老师抓起饭粒吃了下去。以后的几天,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吃饭,专心致志的吃饭。
每顿饭我们都能把饭菜“扫光”,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再想想我们平时在家里吃饭,很多的剩饭剩菜都倒掉了,在外面的酒店里也是浪费了很多饭菜,这完全是糟蹋粮食啊!想想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忍饥挨饿,而我们却在铺张浪费,没有想到“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愿我们自己以后尽量不浪费,做到励行节约。
(五)母乳不是奶
为什么生活中母亲贫血的总是特别多?
原来一位母亲在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女儿时,就挤了一玻璃瓶母乳,密封保存,准备在女儿出嫁时送给孩子。当女儿出嫁时把瓶子拿出来看时,一下子惊呆了:白色的母乳完全不见了,只有红色的血液,原来母亲的奶是血变成的!
当女儿看到瓶子时嚎啕大哭,才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不易!
如果一个孩子吃一年半的母乳,大约相当于喝了母亲1000斤的血液!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母亲总是贫血的原因吧!
相传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到一座寺庙,发现和很多人的骨头。老和尚让小和尚把男女的骨头分开进行埋葬,小和尚问怎么能分清男人和女人的骨头?老和尚说只要看到泛青的,骨头比较轻的就是女人的。
这就说明母亲喂养孩子,导致了大量钙质流失,骨头变轻,颜色也泛青了。
感恩我们父母给了我们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生命。感恩父母把我们养大,教育我们成长,给了我们无条件的爱。尤其感恩母亲用她们的血液喂育我们成长!
(六)教育的时机和智慧
教育是不能等的,有些错过了就是错过了,18岁以前教育孩子都还有机会,当然是越小越好,越早越好,这就是现在很多提倡胎教的原因。
但是我们很多父母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学习就直接承担了教育的责任,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是自然沿用了上一代的教育模式,不会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和足够的教育智慧。
当孩子出现第一次问题时,及时制止和引导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位爸爸带孩子过马路,孩子看到路上车辆较少,就跟随陌生人一起,没有走斑马线就过了马路。过了马路后,爸爸用很严厉的口气,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孩子说别人就可以,为什么自己不可以?爸爸说:“即使全世界人没有遵守,你也要遵守,因为你是我的儿子”。试想孩子下次过马路时还会不遵守规则吗?
现在乘坐公交,很多没有买票的孩子到车上后就赶快抢占座位。一位妈妈带孩子坐公交车,因为有多余的座位妈妈让他占了一个。当车上乘客多时,妈妈让孩子站起来坐到她的怀里,孩子拒绝。妈妈问他买票了吗?座位是给那些买了车票的大人坐的,没有买票就不能占用一个座位。孩子马上就坐到妈妈怀里,把座位让给了别的乘客。这位妈妈选择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和智慧,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一位初中比较叛逆的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爸爸把他的手机夺了下来。孩子打开纱窗就要跳楼,爸爸急中生智说:“妈妈不在家,总要跟妈妈打个电话说一声吧”!孩子看到有台阶下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要跳楼,等你回来时我就跳楼”。
妈妈不太清楚原因,答应孩子马上回家。原本两三分钟的路程,却花了十几分钟到家,妈妈在思考,如何化解这个事件?回到家后,看到爸爸和孩子站在门口。妈妈说:“谁把我的儿子逼的跳楼,是亲爸还是后爸?肯定是后爸”。
妈妈是顺着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妈妈是跟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孩子情绪也缓和了,赶紧说:“后爸吧”!这句话也让爸爸有了台阶,此事平息了,孩子也慢慢平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看到了打开的纱窗,故作生气的大怒:“你是孝子吗”?孩子一时没有明白是咋回事,接口道:“肯定是孝子”。妈妈说:“是吗?是孝子能玩跳楼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威胁,要挟父母,以死相许是孝子吗”?
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妈妈用拖鞋打他三百下,跟妈妈道歉。妈妈用智慧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真心为这样智慧的妈妈点赞!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也是让我们智慧得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