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L就是截止日期,英文词deadline的缩写。
截止日期这东西,常是令我们深恶痛绝的。
我们常常因为将要到截止日期而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完成任务。又或者快要到考试时间所以临阵磨枪,通宵达旦地对着书本死磕。
那么,截止日期是否就是一无是处的负面产物呢?
显然不是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一、截止日期将我们的过程碎片化。
我们生活中面临着大大小小的截止日期,长期的,比如公司的十年规划,个人的10年目标等。这里定下的期限,时间相对较长,且一般是很有难度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一次就达成这么一个大目标,这时候,就需要对目标进行细分,这时候,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期限与任务,那做事就相对有规划地多了。
就像,我想在五年之内升职总经理,那就肯定需要对这个期限进行细分了,比如,一年内成为销冠,升级主管之类的。细分目标,才能更好地去实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截止日期能调动积极性。
我们常以为,积极性是以感情为主的产物,但事实上,单纯靠感情来维持的积极状态是不长久的。我们的大脑往往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就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降温,这样,就很难达到以积极性来保证进步了。
这时候,截止日期就很有必要了。每当我们觉得,不想去进行工作与学习的时候,它就会提醒我们。这个阶段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如果再不去完成就会有不好的后果产生。
所以,结果就是,每当快要年终考核的时候,大家往往拼命地工作以求达到年终目标。学生考试前突击训练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我们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才能和更长期地保证积极性,光靠空想只能是在幻想里纵横睥睨。
三、截止日期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自己。
截止日期完成任务有两个结果。1、完成了任务。2、没有完成任务。
首先,当你在一个相对紧迫的时间里去努力做一件事,完成了任务。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强。一个普通人,很难说一上来就想当上CEO吧。个人或者公司都需要不停的在期限中完成任务,并不断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能力究竟在哪里。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定下的目标才会是有效目标。
自然,有好就有坏,如果你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没完成任务呢?
这时候就需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了。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1、目标还是差一点才能完成。这种情况,你需要思考,任务定量合理吗?是否任务过于苛刻。另外,你需要思考自己,是否在这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否就这方面进行改变。2、离目标还差很远。这时候,你需要思考,是否方向不对,如果你是一个IT理工男,却非要去马拉松比赛上去和专业运动员一决雌雄,那确实是方向不对啊。你需要对目标有正确认知。
借助截止日期,充分认识自己与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
不知道这三方面你是否认同?
DDL是一个具体的量,当一个事物具体了,对人反而是有好处的,前提是你能正确地认识它。善用DDL,它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良师益友,在你懈怠的时候鞭策你前进,在你迷失时指引你方向。
万事万物总有其两面性,当你只从一个负面的方向去看他,那是不公平不正确的,一个客观的态度,才是你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