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学习自《魔鬼经济学》,作者是史蒂夫·列维特,麻省理工的经济学博士,他特别擅长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经济学思维是纯理性思维,将所有的问题,转化为数字。在思考时候,我们可以从动机三要素这三个层面来思考,然后数据化问题。
一、动机的三要素
动机是怎么产生的?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理性,行为经济学假设人不是理性的。其实,经济利益并不是动机的唯一诱因。
一个人行动的诱因由三方面驱动:经济,个人,社会。正向诱因是得到钱财、心理感觉、社会的欢迎,反向诱因是失去钱财、心理谴责、社会排斥。
二、数据化思考
将所有的问题,都转换为数字,将决策转换成数字的对比。抛开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1:点球比赛,根据研究,守门员一般57%向左,41%向右,2%不动。但踢球的人却不敢往中间踢,因为错了会出丑。
案例2:美国实行堕胎法案,允许妇女堕胎。最终1万多犯罪分子没有被生下来,减少了几倍的可能伤亡,用1万多条生命换几倍的生命。
三、重新定义态度
1.承认自己不知道
承认人类的复杂性,对不确定的答案说不知道,给自己探索的机会。
2.正确的提问
从问题的本质去思考问题。比如大胃王比赛,将胃容量大小的问题转换成如何吃得更多。
3.不被现有的天花板限制
不受已知天花板的影响,重新去研究和判断。
4.学会放弃
抛开沉没成本,关注机会成本
总结一下,动机的三要素分别是:经济、个人、社会,分别有正向和反向诱因。要理性分析问题,首先要重新定义问题,然后用数据的思维,将问题转换成数字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敢于承认不知道,从而为自己打开探索的大门,之后重新从底层分析问题,在行动的过程中,要避免被沉没成本诱导,多关注机会成本,及时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