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看完《荒野生存》这部电影,沉重之外,深深地为主人公感到遗憾......
这部影片由西恩·潘执导,获得第十七届“哥谭奖”最佳影片奖及第六十五届“全球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叫克里斯多夫的二十三的年轻男孩,因为厌恶社会,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哈佛深造的大好机会,选择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最后误食毒草孤零零地死在阿拉斯加一个废弃的公交车内。
在生命的最后尽头,克里斯多夫终于悟到:只有分享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归隐田园,帮可帮之人;助无助之者,行善行之事;修身养性、怡情山水、泛游书海、畅游天地、邻里坊间、其乐融融……
带着对美好人生的无限向往,这个年轻的生命告别了人世,他所恣意放逐的灵魂也随之一起毁灭。
克里斯多夫出生在一个无比优渥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母亲擅长经营,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富庶。但是这个男孩从小喜欢刺激和探险,他聪明、勇敢,一心要寻求生命的真正意义。
因为父母关系不睦,克里斯多夫痛恨父母的虚伪。在此我不想对他的父母多加谴责,现实生活中,谁能完全正确地把握自己,不犯一丁点的错误?
不管克里斯多夫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对儿子的关心算得上无微不至。除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他们还帮孩子规划了学习和未来,努力让他学习和掌握立足社会的本领和技能。
克里斯多夫出于顺从父母的原因,不情不愿的上完了四年大学。本来可以继续去哈佛大学深造的他,把积攒多年的读书基金全部捐献出去,开车来到一处荒芜的沙漠地带。然后遗弃车子、烧掉驾驶证和身份证,连身上剩余的钞票也全部烧光,决定独自去阿拉斯加进行探险。
他想年轻、干净、寂寞地活着,直到自己可以毫无防备地突然失踪。
“不要爱情、不要金钱、不要信仰、不要名誉、不要公平,只求给我真实。”这是克里斯多夫踏上漫漫征途时的最初想法。
一路上,克里斯多夫遇到了很多人:流浪的夫妻,寂寞的女孩,孤独的老人。在与这些人的短暂交集中,他慢慢体会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一路上,克里斯多夫吃尽了千辛万苦:漂流的危险,警察的毒打,物质的缺乏。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时刻鼓励自己:不必变得强大,而是感受强大。
电影看到这里时,我一方面佩服这个年轻男孩的勇敢和坚强,同时内心产生很多不解:作为亚特兰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优等生,克里斯多夫难道一点都不懂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应该如此自私自利,只想着愉悦自己,而不考虑任何人。活着的意义应该是对这个社会尽一份起码的责任吧!
克里斯多夫的自私任性给他的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母亲经常在噩梦中惊醒,恍恍惚惚地把很多流浪者当成自己的儿子。父亲整日失魂落魄,最后老泪纵横,颓然坐倒在马路中央。
克里斯多夫的自私任性最终也害了他自己:虽然法兰兹先生百般挽留,他依然不愿意回头,固执地一头闯进荒无人烟的冰天雪地。
在与大自然进行的各种较量中,克里斯多夫终于醒悟:蛮荒的冰天雪地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归宿,亲人和朋友才是值得奋斗的人生方向。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告别魔法巴士,准备回归文明社会。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随着春天的到来,原本浅浅的山间小溪变成了波涛滚滚的巨流,无情地堵住了他回家的征途。克里斯朵夫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回到他的魔法巴士,偏偏又因为春荒饥饿误食了毒草。
在生命的最后一瞬,克里斯朵夫的神智开始模糊,竟然隐约看到了父母的身影。他惊喜地睁大双眼,喃喃自语:如果我微笑着,拥入你们的怀抱,你们是否会看见,我此刻的所见?
命运如此无常,当一名浪子想要回头,为什么却没有了回家的路?
唯有叹息,叹息......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