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话很火:“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可偏偏就是这碎银几两,却能解这世间的万种惆怅。”
是啊!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仿佛大都与钱有关,婚姻亦是如此。
作家三毛就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一段长久的婚姻靠的不是风花雪月中的缠绵,而是柴米油盐里的相守。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就绕不开”谁来管钱“的话题。
不同的夫妻,对待金钱的态度不尽相同,走向婚姻的结局自然就会不同。
01
三等夫妻, 不闻不问各自管钱
有这样一种婚姻,夫妻双方高举“各自管钱”的大旗。他们的婚姻,更像是一场爱情买卖,只讲利不讲爱。一旦触及利益,双方便如“菜市场买菜”那般讨价还价。
这种表面唱各自管钱、尊重彼此独立的高调,实际上就是冠冕堂皇的自私。而婚姻里,最忌讳的就是自私。
要知道,婚姻不是简单的搭伙过日子,家庭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缺席或自私自利,都换不来一段婚姻的幸福美满,也撑不起两个人的安稳未来。
况且,在细枝末节上争对错、在鸡毛蒜皮上算小账,最容易产生怨气,消耗感情。
《道德经》中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夫妻二人如同阴阳,彼此付出,互相关怀,家庭才能幸福美满,未来才能安稳无忧。
若事事斤斤计较,算得太清,终将伤了感情、散了人心。
02
二等夫妻,一起管钱
常言道:“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关系亲密的夫妻,不在乎钱财多少,更不会区分彼此,而是会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因为,无论哪一方挣到了钱,都付出了自己的辛劳与努力,都是为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两人可以有商有量,一起管理好这份宝贵的财产。
最好是彼此开诚布公地交流对于金钱的态度、财务的规划,达到目标一致。这既是对伴侣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婚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安全感。
毕竟,夫妻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让彼此感受到:我的世界一直有你同行,不分彼此;我的未来计划始终有你,不离不弃。
03
一等夫妻,不计较谁管钱
婚姻的幸福与否,从不取决于谁来管钱。
有时,手握“财政大权”人也不一定就过得舒心惬意,而“囊中羞涩”人也可以被幸福包围。
就像陈小春,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家中谁管钱时,他说道:“我赚回来的生活费都在联合一起的户口,但是我通常都没有碰过,也不敢看,也没有得看,我的钱全部在她那边。”虽然看上去是在抱怨,但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说明了他其实对此事并不介意,甚至有些乐在其中。
可见,成年人的感情,并非是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钱才会在哪里。
倘若处处计较,事事算计,那即便是钱放在一起管理,也终究无法白首同心。若是夫妻一心,那又何必拘泥于,非要把钱交到谁的手里?
其实,婚姻不是战场,而是一场信任与忠诚的交付。彼此给予的信任与爱便是双方自信和底气的来源。
不管选择什么方式经营婚姻,不管谁掌控财政大权伴侣双方都要有商有量,积极行动,才能迈过一道道坎,看细水长流,品烟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