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文/刘青山
共情能力,顾名思义,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在《红楼梦》中,作为女主角的林黛玉,她的才情是非常受人肯定的,这与她敏捷的思维和细腻的心灵有很大关系。今天,我想带大家来瞧一瞧,成就林黛玉“旷世诗才”的另一种重要能力——共情能力。
贾元春省亲无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大篇章大阵仗,连王熙凤都说她要见大世面了。诚然,贾元春游览“大观园”的那个元宵夜,确有一种让人看尽世间繁华的感觉,而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在那个晚上众姊妹和宝黛钗一起奉命作诗的那一段光景。其中林黛玉所做的两首诗,更是奠定了她在观众及读者心中“红楼梦第一才女”的地位。
第一首诗:繁华中看出落寞
贵妃贾元春在贾宝玉等人的陪同下,把贾府刚建成不久的省亲别墅大致地游览了一下,赐其名为“大观园”,各处亭台楼阁也都有了相应的名字,包括日后宝玉住的“怡红院”、黛玉住的“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然后元春自己先题了一绝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大意就是夸了一下娘家人给她建这个省亲别墅不容易,古代皇帝的妃子没有园子是不被容许随便出宫回家探亲的,从中可以看出贾元春对家里的感恩之情。
接着元春自谦地说自己才华有限,希望姊妹们各题一匾一咏,又特别交待宝玉给“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分别各赋五言律诗一首,于是便有了众姊妹作诗大比拼争奇斗艳的场面……
贾妃先挨次看姐妹们的,写道是: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在这一群姊妹所作的诗当中,除了惜春和黛玉,其他人都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中流露出的恭维和对贾元春的溢美之词。
薛宝钗作的诗也可以看出来她确实是有才情的,只是可惜免不了俗。而仔细看林黛玉的诗,虽然是安心大展奇才不得而胡乱作的一首五言律,却越琢磨越有味道,从中也能看出她骨子里那种深刻的共情能力来。
第一,别人都以自己的角度作诗,林黛玉站在了贾妃的角度。其实从众姐妹所做的诗隐约都可以看出她们的性格来,迎春的自闭和别扭,探春的豪气与外放,惜春的淡漠与清透……而与众不同的黛玉突出的原因是,别人都在写自己的感受,她却从贾元春的角度来作诗,她这首诗可以说代表了贾元春这个贵族大小姐在《红楼梦》中留给世人心中的惊鸿一瞥。
第二,别人都只看到了眼前的繁华,林黛玉却感知到了贾妃的落寞。世外仙源匾额,前四句诗大致描绘了一下大观园的景色,自然而又洒脱。第五六句大意描绘了一对新人结缘的喜庆场景,贾元春其实很少有机会回贾府的,上一次在自己家这么热闹的一回,估计也就是风风光光被选进宫的那一天了。元春看到这里想起自己大婚时的场景,想必也会是无限感慨了,毕竟,在皇宫之中,向来就是“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
第三,黛玉虽未有一句恭维之词,却给了贾妃来自亲情的温暖。黛玉这首诗,最传神的就是最后这两句了,生动地描绘了贾元春在来去贾府路上的心境和情景。试想一下,作为一个贵妃,什么赞美和恭维的话没听过,可是在皇宫里,除了虚假就是心累。元春回家省亲,最希望找到的就是放松和理解,那种来自亲人之间的归属感。林黛玉共情能力很强,她想起了自己当初来贾府一路的风尘仆仆,进而看到了贾元春作为一个贵妃的孤独和落寞。
所以,我总在想,元春一个人离开贾府坐车回宫的路上,一定还会心心念念黛玉的那句“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吧。一句诗传达的理解,不知会给她带去多少温暖,驱散多少路途的孤独与疲惫……
第二首诗:憧憬中看出安慰
宝玉受命独自抓耳挠腮地作四首诗,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他作完了“潇湘馆”与“蘅芜院”两首诗,到“怡红院”一首,薛宝钗指点了他一个字,将“绿玉春犹卷”改为了“绿蜡春犹卷”。而最后的“浣葛山庄”一首,林黛玉则是过来直接悄悄地替贾宝玉把诗给作了,写在纸上搓成团掷给了他。
贾妃看道:
有凤来仪 臣 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黛玉代作)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毫无疑问,林黛玉的诗才和想象力是优秀的,贾宝玉看了她的那首诗,只觉比自己所作的前三首高过十倍。同样地,贾元春看到“杏帘在望”那首诗后(她当然不知道那是林黛玉代替贾宝玉作的),也是喜之不尽,甚至立马命人将“浣葛山庄”改为了“稻香村”,可见这首诗有多惊艳。
说实话,和黛玉那首诗比起来,贾宝玉所作的前三首诗确实显得有点黯淡无光,很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而林黛玉的这首“杏帘在望”,好似浑然天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述尽了富贵人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而这,说的正好也是贾元春的心声,前面省亲时她就说过:“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元春是在富贵场中走过了的人,但就像我们今天许多城里人一样,虽衣食无忧却缺少生活乐趣,更羡慕李子柒那样的一种乡村田园生活,怡然自得,充满活力。“杏帘在望”一诗,以静写动、以景传情,写尽了人们对现实生活失望想要逃离寻找心中桃花源的渴望与憧憬。大观园可以说就是贾府的娘家人为贾妃亲手打造的“桃花源”了,但是元春能常住吗?显然是不能够的。
黛玉作的诗,一字一句都落在了贾妃的心坎上,看到了这样的诗句简直比让她在大观园再多逛两圈都要来得更有感觉。然而最后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又带给人思考:乡村生活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吗?那倒也未必,男耕女织,流血流汗,干过农活的都知道,很多东西不过就是脑海里憧憬的好,现实情况也许并非如此。
林黛玉运用反向思维,她以这样一个问句来暗示提醒贾妃:我们固然有自己生活的苦楚,但与男耕女织的平民百姓比起来,不愁吃不愁穿,有一点闲愁与烦恼,也比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疲惫不堪要好。所以“十里稻花香”和“何须耕织忙”前后两句诗看似矛盾,一个讲乡村生活好一个讲乡村生活忙,却真实而细腻地传达出了贾元春心有憧憬却不得不面对现实而选择这样一种自我安慰的特殊心境,巧妙而又传神。
结语:共情能力是文学创作者普遍拥有的一种能力,它强调换位思考与适时移情,能在很大程度上抓住读者的关注点和痛点,让人觉得那就是在说我,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魅力。
林黛玉是很有共情能力的一个人,当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表达对大观园和元春省亲的赞美时,她却从繁华中看出落寞,从憧憬中看出安慰,让贵妃贾元春看了诗会觉得那简直说的就是自己的心声。也正因为这样,林黛玉的诗总能写到人的心里去,让人念念不忘。
红楼梦中出现过很多诗句,但看了一眼能让人记住的不多。林黛玉的这两首诗算是大观园伊始那个元宵夜的佳作代表,她仿佛在说:“元春姐姐,我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