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句有子的话是最值得讨论的了。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最为重要。以前君王的治道,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个道理。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是知道和谐为贵的道理而一味地追求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它,也是不可以的。
中国自古以和为美,直到如今也是如此,政府对和谐的要求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条件。无疑,这是中国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一味追求和谐是不可行的,按照有子的说法,必须用礼节制。儒家一直讲究礼,本质上说礼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但是在孔子的那个年代,甚至到现代社会,光用礼来治人是不够的。本着”古为今用"的观点,我更愿意将礼理解为法。如此一来,以法来使社会和谐便是很好的了。
儒家对上古明君有着强烈地崇敬之情,认为上古明君都是合礼合仁的,上古社会都是大同大道之世。可能和儒家讲究正统有关,为了自己的学说能被王采纳,当然要给以前的君王贴上施行自己学说的标签。
这句话对我为人处世也有启发。人既然是社会中的人,应当以和为贵。但是呢,不能只一团和气,要有原则(礼)。嗯,确实这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