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正反比例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从创设生活数学问题入手,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举生活中较熟悉的正比例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了正比例知识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相关的题目时,学生出错的可能性不大,可学了反比例之后,学生开始混淆两者了!不知道是把两个量相“乘”还是相“除”,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学生对于“正”和“反”的理解不够到位。“正”理解为: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大;一个量变小,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小,两个量发生了相同的变化。反比例的“反”是两个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即一个变大,另一个量随着变小;一个变小另一个量就随着变大。还可结合图像,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将两者区分开来!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直线过原点,并且方向向上),反比例的图像则是一条弯弯的曲线。
课上学生基本能够正确判断,但是在课后作业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什么比例?出油率的题目时,什么量一定,哪两个量成反比例?学生在判断时较为困难,可能是学生概念理解不够深。以后在教学概念时注重重点让学生深刻掌握,并做一些相关的变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