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回来,和嘉儿一起吃了午饭,准备陪他玩。
整个客厅都是他的玩耍区,只见地上躺着十来个数字积木,沙发上散落着各种颜色的乐高积木,无法落座。
我对嘉儿说“把你的积木捡起来我们再玩。”嘉儿还没回应我,他奶奶就抢在前面“他不捡。”我实在不喜欢祖辈这样的行为,叫她别替嘉儿说话。
嘉儿看了看我,我弯腰捡起一块数字积木,放到盒子里,示意他也可以这样做。他拒绝,他想要去沙发上开小汽车,听音乐。
可是沙发上也是很乱的。我便想要不先收拾沙发上凌乱的乐高积木。我就腾出一点位置坐在沙发上,对嘉儿说“那我们先把这些彩色的积木收起来,再一起玩吧。”嘉儿并不理我,或者说他当下没有意愿去收拾东西,他很想马上开始玩他的汽车,听他的音乐。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太想让他马上学习或者说学会自己收拾玩具了,而且我觉得既然他多数时候能把书放回书架,为什么玩具就不可以也归类好(而不是只是放回在客厅这个大区域里)。
我并没有理会他想玩车的意愿,又重复强调了几次“把你的积木收起来”。嘉儿有点迷茫地看着我,他不知道我为啥声音大起来。他把头在我膝盖上蹭来蹭去,就是不说话也不去弄积木。
我拿了一大块搭拼好的积木放到乐高玩具盒里,“你看,妈妈放了一块积木了,轮到你了。”嘉儿将头埋在我的膝盖,不说话。
“你看小熊宝宝玩好玩具,收起来收起来。”我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书架上拿出小熊宝宝系列《收起来》,开始读起来。嘉儿将头抬起来,跟我一起看书,很认真,很投入。我很快讲完书,并未顾及他是想再读一遍还是怎么的,直接转移到收积木这件事上(我被我强烈地想要他自己收拾玩具的念头控制了)“嘉嘉也来收拾东西吧。”
嘉儿继续无视我。
我开始生气,又强压着,带着有点冷而强硬的态度:“嘉儿,如果你不收拾你的玩具,乱扔它们,不爱它们,妈妈就把它们扔了。”(我那时根本就没有去想他是否理解我的话,是否能把行为和后果联系在一起。回看这个情景,我真的一门心思只在自己的世界里。)
嘉儿并不去弄积木,他只是不停扑我身上,“抱抱,抱抱。”似乎觉得抱抱能消除我的生气。
我却视而不见。“妈妈给你一分钟时间,去收起来,不然就扔了。”(我在我“成魔”的路上越走越远)
嘉儿还是不动。
我突然就火爆起来,噼里啪啦地把沙发上所有的积木都横扫到盒子里,然后气冲冲地扔进纸箱子,拿到门外去。(天知道我在想什么,用这种看似正确的结果惩罚来告知孩子,“你自己选择的,自己负责”。冷静下来,重新在脑海中播放这个场景,觉得不可理喻的那个人是我。)
----------------------------
后记:
这个下午,嘉儿有好一会儿都哭着要我抱抱,似乎在确认我爱他还是爱他的行为。
我以为在引导他学习新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却在做着操纵的事。
我把他一时的不肯收拾东西当成严重的后果来处理,还在过程中只重视行为忽视嘉儿的情感。
这件事中,当他“不在”“我的轨道”上时,我连“他的轨道”都直接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