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准备学校的创新杯,一开始,我是抱着随便上上的态度去参赛的,说实话,一开始态度就没有摆端正。办公室的姐姐们一直在边上敲警钟:“这节课刘淑红老师也上过,而且是去年上的。”我却一意孤行,偏偏选了这节课。
第一次试课我选择在石建芬老师班上,孩子们的素质很高,也非常勇敢,让我意外的是那天正好遇到教育局督导组到学校来督导,没想到教育局领导直接搬凳子坐到教室后面听起了我的课。一开始我有点慌张,但后来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就大胆把自己的环节顺利展示就行了。第一次试课结束后,工作室和办公室的老师们首先肯定了我的课堂,其次也提了很多建议,我就在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朗读指导不到位,字词解释教学不透彻,学习单运用不合理……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语文课不是看表面的热闹,而是看学生在本节课的课堂生成。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提升、新课标的运用,思辨型阅读的渗透……而这几个方面,是我想融入自己的课堂,但却无从下手的关键点。
周末,针对办公室姐姐们的建议,我又开始学习如何将这些点渗透到这节课中,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改变。从课件,到教学设计,整体的改变。
第二次在徐静老师班上试课,孩子们的非常活跃,但是有些环节却并不是很流畅,怪自己记性不好。华琴和焜焜一直在给我出谋划策,我也在不断输入。最后她们说:“第二次的试课好像之前刘老师的课。”我立马就否定了自己的第二个教学设计。
我又重新把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整理一下,结合大家的建议,再作调整。这一次,我也心慌,总觉得这个环节想留,那个环节要讲,可一堂课只有40分钟,必须要有重点的,有所取舍。最后,我想扎实自己的语文课,在焜焜的帮助下,以AI动画开头,介绍王戎,这一点我是很喜欢的。
正式比赛那天,昨晚临时把板书打印好,今天早上华琴、欢欢、娟娟还帮我剪卡纸,准备把板书贴在卡纸上,避免过于单调。早上匆忙把教学设计打印好,拿给评委。
比赛的时候,我其实还是很淡定的,内心有点点慌乱。有点尴尬的是,本来设计好了,讲“戎”的板书,结果我忘记了,而目标设计中有让学生把故事复述出来,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我竟然也忘了,真是不应该啊。在讲到思维导图过程中,我突发奇想讲了“竞”的书写。我生怕课堂时间不够,就一直按照课件过流程了。
上完后才发现,我忘记了最最重要的复述故事的环节,昨天临时调整课件,把学习单放前面去了,本来不应该的。应该还是放后一页,如果没有调整,可能我会想起这个环节。
焜焜好奇地问我:“你是怎么把最重要的环节漏了的?”我也很坦然地说:“因为忘记了,就上着上着太顺了,自己都忘了一下步该干什么。”现在再来反思自己,比赛完的那天晚上一直对自己的失误耿耿于怀,一直觉得自己不应该,辜负了工作室和办公室姐妹们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又和石建芬老师再次讨论我的课,她说,一直很欣赏我的干劲,也欣赏我爱钻研的精神,更欣赏我坦然接受一切的态度。无论这次成败,我觉得对自己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失误在哪里,我突然意识到,我失误在了“目中无人”,朱德幼老师曾经无数次培训中提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目中有人’,这个人是学生,是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很深入的了解。”
可我就是忽略了这一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设计,我改了三次,第一次对于石老师班上的孩子难度太大,第二次对徐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说又过于简单,第三次,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贸然去上课,导致过于顺利,预设的问题都没有发生,而忘记了流程。我在想,邹老师班上的学生素质太高,如果把一稿放在竞赛那天上是不是效果会好点?
然而,世上没有如果,一切已成定局。没关系,胜败乃兵家常事,最重要的是在这次失败中,要学会吸取教训,学会成长!今后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加油吧,那个不轻易放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