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同学是个帅气的男孩子,从外形来看,是特别可爱的。如果不听他的故事,没有与他相处,只是初见一眼,你会觉得这个孩子特别好。但跟他相处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会觉得他很不可理喻。他就像浑身长满刺一样,不想让任何人靠近。
小B从小A身边经过,碰到了小A。小A马上举起拳头,朝小B打去。小B被打得莫名其妙,边哭边告到老师那边。小A理直气壮地说,是小B先打了他。小B说可能是他走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这种情况不是第1次,经常有不同的同学,因为类似的事情被小A打。而且所说的碰到,很多时候是擦肩而过,正好有身体接触。
跟小A交流的时候,告诉小A,班里人比较多,在走动或者玩耍的时候碰到是难免的。像这种情况不用过分计较,更不该大打出手。小A说他就是不想让人碰到。别人碰到他都会感觉很不舒服。
每次跟小A玩,最后总会进入被打的状态,很多小朋友都不想跟他玩。小A身边几乎没有一个朋友。越没有朋友,小A的性格越孤僻。
据小A以前的老师反映,原来他不是这样的,他也曾是一个比较阳光的孩子。不算特别随和,但跟孩子也能和谐的相处,不会斤斤计较。很好动,也调皮,但不会一触碰就无厘头地打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转变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种情况?通过聊天沟通,家访了解,在他转变的时间节点上,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他家里二宝的到来。
阿德勒说:"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要注意它产生的原因。"(《儿童的人格教育》P16)
这句话里面讲的道理应该不难理解。每个行为的改变,每种迹象的变化,都不是行为表面呈现的样子,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这个原因是刚出现的,更多的时候这种原因产生已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举了一个男孩的故事,经过这么多年,在现实生活中,还能常常遇见他鲜活的例子。特别是二孩和三孩的放开。原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享受了6个大人给他的精心呵护,忽然之间来了一个或两个比他更小的宝贝,明显的就是来跟他争宠的。
更让他难受的是,大人们对新来的小宝贝,会更为宠爱。因为我们都有疼小、让小的传统。也许他和小宝贝有点小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宝贝,就算没批评大的,也常常会要求他要让给小宝贝。因为小宝贝比较小。需要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怀。
大人常常忘记了,这个曾经独享宠爱一生的孩子,现在也还是一个孩子。大人似乎觉得有了更小的宝贝,作为哥哥或姐姐的大宝,就应该像大人一样一夜之间长大了。应该像大人一样疼爱着小宝贝。
当大宝表现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时,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这些看似自暴自弃或不可理喻的行为,他背后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是否对大宝多一点同理心,多一份理解?是否看到大宝眼里的惊恐,大宝内心深处的不安?是否能成为大宝背后那座最坚实的靠山?是否能与大宝站在一块,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面对他内心的恐惧?
当大宝表现出不适的时候,大人如果看不到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无法帮他调解,无法给他有效的支持。那他进入学校后就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会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关心对待周围的人。他甚至会变本加厉,故意弄出一些事件,弄出一些声响,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会弄出更大的声响,让父母带他回家,让父母心力交瘁,不知所措。他则享受被当成关注的焦点。
现在二宝三宝已成常态,像小A这样敏感的,处于带刺状态或有其他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不过,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宝状态。
我以前带的班是有一个孩子,家里也有了二宝,但他的表现比原来好很多。二宝出生后,他似乎更懂事了。
家访的时候,父母反映,他不但乖很多,还会帮忙照顾二宝。深入交谈后,找到了一些原因,他的父母,在二宝出生之前,与他交流,让他有了心理准备,也让他安心。当二宝出生后,让大宝参与了二宝的养育。
了解了孩子特别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帮扶,减少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还能多一个帮手。
跟小A的父母沟通时,小A的父母谈到,小A自小被家人宠着,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很多事都要满足他。小A又比较调皮,比较好动。所以他妈妈怀了二宝后,担心小A会撞到妈妈的肚子,伤到妈妈肚子里的二宝,就尽量让爷爷奶奶带小A。总之他妈妈能少跟小A接触,就尽量少跟小A接触。
小A的脾气越来越不好,还经常喜欢无厘头地打人,而且打人不是玩着打,而是非常用力,似乎想往死里打。
所以妈妈生二宝后,坐月子的那一个月,更是不敢让小A进入妈妈和二宝的房间。担心他会伤到坐月子的妈妈和刚出生的二宝。二宝满月后,小A见到二宝,也没有善意,常常欺负二宝。
跟小A谈心时,小A也谈到,有了弟弟,妈妈都不要他了。
虽然小A表现出来的是对周围人的不友好,对其他人的斤斤计较,对自己领地,自己身体的自我保护,但深层次原因不是小A变坏了,而是二宝的到来,小A的父母处理不当,造成了小A失去了安全感,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
小A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是很强的不安全感和深深的恐惧感。
通过跟小A家人的沟通,大家意识到小A反常行为背后的原因,都表示要给小A多一点关爱。特别是当妈妈的,表示哪怕二宝会被小A欺负,也会尽量让小A跟她和二宝多相处一点。会跟小A多谈心,让小A参与到二宝的养育中。
很多问题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很多时候是来自家庭。如果不能把这深层次的原因找出来,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得到引导,这些孩子的问题便会越来越严重。
如阿德勒所说,我们不仅要注意这种变坏的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要注意它产生的原因。关注到原因,再对症下药,孩子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