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因为要参加废柴江湖第11季有奖征文比赛,我加入了废柴江湖群。
在群里,认识了两个小朋友,大概都是二十岁出头。文字写得特别好,却都有过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病史,都有过自杀经历。
那天又恰巧有个早年离异带孩子的单亲妈妈,在简书中,留下一篇遗书样的文字,大意是说,活着太痛苦了,想死。惹得群里的人都很着急,发动简友展开寻找,甚至通过报警处理,联系到了单亲妈妈的邻居,继而找到单亲妈妈,通过她家人的劝导,终于打消了她自杀的念头。过程惊心动魄。
一直以来,我都是反对自杀的。
小时候,听说谁自杀了,内心会充满了恐惧,脑海里就会闪现出血淋淋的场面,或割腕、或吃药、或上吊……那死状,怎么想,都是一部恐怖片。
我百思不得其解,生命多么美好啊,就算会遇到困难和不如意,那也是人生必须要面对的啊,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所以,我对自杀者就很不屑了,连死都不怕,干嘛不好好活,为了家人,为了朋友,更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都得顽强地活啊。
多年以前,歌星陈琳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一个美丽的女人,却用那种惨烈的方式谢幕人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德国足球门将恩克也是自杀身亡的,他的死和海子如出一辙——卧轨。难以想象,当滚滚的车轮碾过他们的血肉之躯,他们是否会后悔,是否有很多遗憾,是否真的解脱了呢?
那个15岁就考入北大法律系,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的天才诗人海子,就是在25岁的美好年纪里,绝尘而去的,自己是解脱了,却把无尽的苦痛与哀伤留给了自己亲爱的母亲,这是何等的自私!何等的残忍!!何等的不负责任!!!
因为生命并不是只属于自己的,杀死自己也是犯罪!只是那凶手却永无赎罪的机会了。
长大后,有了一些人生阅历,我开始对自杀者充满了同情和怜惜。
求生,是人的本能,主动放弃,一心向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是不得已,是身不由己……
当然自杀的原因很复杂,或者是因为生活没目标,引发绝望;或者因为病痛的折磨,无法有质量地生活;或者因为抑郁症,精神分裂及人格障碍;或者因为没有归属感,为爱、为情所困,无法自拔。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拉大了人际间的距离,加重了人们的防御心理和孤独感,以致不能及时排遣不良情绪,只想一死了之,一了百了。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而死。
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爱就爱了》……真的很傻!
张国荣,《异度空间》里,一幕在愚人节上演的黑色戏剧……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黄昏中,可否有你依依不舍的目光……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美丽的身影,也不能留住你在人间的脚步吗?
其实,很多自杀的人,只是一时冲动,如果被及时阻止,就会后悔了。所以及早干预有自杀倾向的人,很重要。
每年的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干预,就是对症治疗,帮助他们走出心里的阴霾。多关心你的朋友吧,让他们远离抑郁,远离自杀。
曾经,大学时候,一位师姐因为主动追求男生被拒绝,抑郁了,经常站在窗前,一动不动几个小时。
休学一年重读时,没有宿舍愿意要她,我跟几个舍友商量了下(我们舍友都很善良),主动邀请她跟我们住。
后来,我们带她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大教室学习,一起逛街,一起玩……她到毕业都没再犯过病。之后顺利地结婚生子,生活很幸福。
我一直很佩服一个人,那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如果说磨难是自杀的导火索,那曼德拉不知应该自毁多少次了。
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一位出色的律师,一个坐了27年牢的战士,一个有着慈祥面孔的父亲,一个乐观、积极,善良的老人,在耄耋之年,向为他庆祝生日的人群挥手,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是如此激荡我心!
以前每次看到电视里有关他的新闻,我都会唏嘘感叹,那样的人生,才够精彩,才够漂亮!
后记:我对群里曾患抑郁症的小女孩说,把我当树洞吧,有什么想不开都可以找我聊。她立马飞快地添加了我的微信。我想,若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爱的话,世界真的可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