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最难总结的就是这一章,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什么叫“大格局”,因为我也没有学过导演,视野也不够开阔,也不知道导演要做什么,我只能透过电影的幕后花絮猜测导演的工作。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样的答案:
国内管创作电影的“director”叫“导演”,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准确的说法,因为“指导演员”并不是导演全部的工作,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工作。日本的说法是“监督”,这听上去更符合电影导演的实际身份,他就是要“监督”整个片场工作,控制画面内出现的每一个元素,而不只是演员的表演。电影是个团队工作,而导演是这个团队的统领者,需要对每个部分都有专业的了解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李欣频老师要我们向导演学习,导演是具有全局眼光的人,他对于电影工作的每一个部分都非常了解,心中有一个蓝图,然后带领团队去完成他心中的蓝图。
像我们小学时学写作文,老师会先叫我们拟一个提纲,电影导演的脑中也会先有一个故事大纲,我们在看一部电影后,也可以自己用一句话总结这个电影在讲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提炼电影大纲。然后按照这个故事大纲去完善他的故事,比如人物、背景。有了这样一个故事,再组织团队一起来完成这个故事。那么导演就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达给别人。导演也需要有包容的能力,留有团队中其他职位发挥创意的空间。
比如今敏导演的动画作品《东京教父》,首先今敏导演有一个灵感,想讲述东京街头三个流浪汉的故事。
然后,就是要完善这个故事,包括这三个流浪汉是男还是女,性格是温顺还是粗鲁,他们因为什么原因成为了流浪汉,他们在这个故事中又发生了什么?
故事大纲出来以后,导演会先画一个脚本,然后其他的动画师再把画面完善,让人物动起来。比如一个两个人对话的场景,导演只会画出两个人的站位、取景的角度,如果想要人物生动起来,动画师还需要加入自己的想法,赋予人物表情以及动作。除此之外,故事的整体背景也很重要。为了让大家有更真实的感觉,动画团队专门去寻找东京街道很习以为常、但是经常被忽略的街景,比如街角堆放的垃圾袋,墙上挂满的空调挂机。
画面完成后,配音也是很关键的部分。声优是大家都很了解的职位,除了声优为角色赋予的感情外,背景的环境音,还有音乐的渲染效果也非常重要。
如果我不去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我就不会知道,一部电影的制作是这么复杂,而导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欣频老师建议我们,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