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总是被同一类问题所困扰和打击着:我总是不能输出别人想要的东西。
一哥说,产品经理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场景和需求。类似的话听过很多次了,但今天复盘和一哥对画原型图这个事情,惊奇地发现所有这一类问题都遵循着类似的模式,才认识到:我的问题正是在于没有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和场景。更具体地说,是我没有养成输出之前积极沟通获取必要信息的习惯。
作为新人产品经理,我的职责是作为乙方,把上级产品经理或业务方的想法或需求具现化,输出标准文档或原型图给下游的开发测试交互设计。乙方的工作成果是由甲方评价的,当我们的工作产出越满足甲方的需要、符合甲方的使用习惯和心理模型,就越容易得到积极的反馈。我的问题就在于,过于想当然,输出前没有预先了解甲方的真正需要和心理模型。在一开始的“胸有成竹”阶段,就绘制了一副错误的设计图。
整个碰壁的过程可以用下面这个顾客来饭店买米皮的例子打比方复原,在这个例子中,我的角色是厨师,家亮哥、一哥、汪越姐或其他业务方是来买米皮的客人。
在这个例子中,厨师的问题在于,也许他确实输出了米皮,也许自认为还不错色香味俱全,但是对于我们的需求方:顾客而言,厨师则始终在浪费时间和成本,并没有产出他想吃到的东西,没有满足他的真正需要。
规避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是要求比较高,如果厨师技艺足够高超,他就能改变和创造顾客的需求,即使提供给用户的是安康蒸面而不是其想要的汉中米皮,也能惊艳到用户,直接改变用户的心智,高高兴兴地接受新的方案。显然我目前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第二种是消极被动的,把问题归结为经验不足和信息差。
即假设如果厨师足够老道,顾客是他的常客,顾客一开口厨师就知道他想要啥,或者即使用户是新客,厨师也能听出客户的汉中口音,识别出其真正的需求。
这也是我之前的归因和想法,对此我的策略是多做文档淘金,特别看重方案的可行性。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也许在一些问题上有效,但是治标不治本,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第三种方法则积极主动,是我即将打算尝试的。即多质疑自己,多考虑可能性。输出成果之前,多做假设,多问问题,先拿最小化的样品去确认和获得反馈。以至于输出前心中已经对顾客的真正需要和心理模型有了一个相当的把握。
因此,在后面的工作中,打算采取新的应对策略:
1、树立专业的服务态度,明确现阶段:甲方的满意与否是评判输出成果好坏的这一唯一标准
2、输出文档、原型等成果前,先准备好问题清单,不要怕面子薄,多问问题。
3、对甲方对反馈,内容不能简单。要做复述的反馈,减少“自以为明白”的可能
4、在输出正式成果前,尽可能早的输出一个或多个简单的MVC方案,把要输出的东西大概长啥样说了啥。给到甲方,获取反馈和确认。该方案要做到
(1)足够简单和精巧,能说清楚问题的同时不能花费太多时间
(2)尽量不要用语言,用书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