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不是一个happy ending的故事。
女主人公基蒂背叛了自己不爱的丈夫,与丈夫经历了贫瘠和疾病的环境,到与丈夫死别,这一切都未曾让她彻头彻尾地重生,因为在故事的最后几个回合里,她还是无法抗拒于自己对情人的渴望,再一次投入他的怀抱。
也许是深知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艰难,所以作家在结尾安排的是,把重生的希望放到了故事之后的人生,乃至放到了她即将出生的女儿身上,“我想要个女孩,因为我想把她养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错误。当我回头看过去的那个我,我恨自己,可是我别无选择。我要把我的女儿抚养大,让她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本质上这也是一种新生。
人生来便是有原罪的,因为他们会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哪怕在女主人公了解了自己丈夫的可贵品行,同时也看清了情人的猥琐面目之后,她仍然无法对自己的丈夫产生热烈的爱。也许是因为,道德品行是我们为了群体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集体驯化,而欲望却是人们天生的本我。就像一棵精致的盆栽,如果没有了外界的修裁,过不了多久,便会长回野性的枝丫。
想起大学时,一位老师说,为什么我们总在呼吁和平,而血腥暴力的文化作品却一直存在呢?是不是因为,我们本来就需要它们?
羞耻心是人类走出伊甸园后,通过保护他人来进行自我保护而生发的一层救生衣。从此以后,人类便开始了几乎贯穿生命始终的自我救赎。
依靠惯性度过庸常日子的人,突然有一天碰到了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激发他极度的自我意识,渡过这一切的风暴后,他才能看清自己是谁。女主人公偷情被撞破,心绪未定的情况下突然被安排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这是第一次震荡;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怀孕随即又要面对丈夫的死亡,这是第二次;回到香港后,重新与情人相遇并无法自控地在一起,这是第三次。
恐惧-悲伤-羞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修女的交往带来新的认知和能量,她的感情和自我意识被极度激发,原本笼罩在自己心上的那层面纱也慢慢被揭开,让她明了了自己的本心,生发了自我救赎的勇气。
“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心中却感受到了那种不论发生什么都能快乐地接受的力量。”轻易获得的快乐,只是一层朦胧的面纱,带着勇气揭开它,才能看见生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