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敏感期,一点都不美~
秩序敏感期,完全是无序~
被自己的娃二次摧残后,在奶瓶班又继续被碾压,然后,可以清风过大江啦~啦~
一个两岁半的奶娃儿,开启自己的做主时代,推倒小伙伴,敲敲小朋友的头,这时父母该怎么办?
一个三岁的娃儿,被抢了玩具就呆若木鸡,或者僵住不动。这时父母又该如何帮她?
可以肯定的是:惩罚只能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只能让她更不知所措。
他们刚开始区分你我,因为在老祖宗那里继承的“战斗——逃跑”的生存模式,所以他本能的敌对可能阻挡他的人,或者本能的躲避他害怕或者不喜欢的人。此时,不需要任何成人的道德评判安放在孩子身上,他们不需要也不懂你指责或纠错,他们需要理解和帮助。
这些都是一个人长大的正常过程。父母这时很关键,充分的满足他的需要,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不与外界为敌。比如他力量无处安放,带他多动多玩多游戏,在游戏中慢慢学会规则是让我们双赢的。如果他有不当行为,请告诉他,你希望他......,而不是单纯的阻止和要求。过多的要求,会激起他原始的反抗机制,会让他更加抗拒你的要求。
如果她不知如何应对,则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放手。让她自己决定吃用,鼓励她自己去做。不评判,不过度保护。
一个七岁的娃儿,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能跟小伙伴去玩,痛哭流涕(´;︵;`)~~那就哭吧,哭完了,高高兴兴的约另一个同学玩去了。(不过要事后跟她讨论一下,下次哭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不影响别人啊)
关于两岁到三岁宝宝的完美敏感期或者秩序敏感期,因为经历了两次,所以深有感触。大籽那时候,我虽然知道有敏感期这事,但当事到临头时,仍然手足无措,焦头烂额(︶︿︶)。比如:她不想别的小朋友跟她坐在一起,但人家一定要坐在她旁边,这时你讲啥道理都P用不管,她就因为你和她讲道理,哭的半条街都听得见,不准抱,不准走~当时真是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
现在多年过去,再想起来,发现唯有倾听和接纳,才能疏通。如果你能帮助孩子说一句“你不想...坐在这里,是吗?”注意观察~(不带评判和心急火燎的~)
两岁多的大籽还有这样的情况:她哭,让你抱,但你还不能碰她屁股~于是她就往下掉,然后……当时真是烦躁无比!!
事后多年,如果那时你内心无法抽离,跟她的混乱搅在一起,那真是火上浇油。(我当时就是全凭耐心勉强压住,其实心里焦灼到,想~咬~人~)
虽然观察孩子和自己很不容易,但只有看见自己和孩子,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如果你能明白孩子当时更痛苦,就不会和孩子一样暴躁了。(以上事实是姐姐当年亲身经历。)
如今妹妹也进入各路不讲理阶段,每次看见苗头,我都多转几次眼珠,问几个问题,尽量接住她的情绪。比如她早起不想上学,会哭喊着“我不要上学~”我会说,好的我们先不去上学(接纳情绪),下楼吃点好吃的吧(因势利导,有时是选个你喜欢的裙子吧)~她吃完早餐,就会跟着我走了。
当然,她的合理需求,吃零食看动画片,穿裙子买指甲油(指甲油用她自己的玩具钱),都会无条件满足。而如果是我满足不了的或者超纲要求,我也先接一句“哦,你想要一个...”然后“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就好了~”一起畅想一下,心理满足最重要,她不一定真的要拿到手。
孩子是人,父母也是人,都需要学习和成长。孩子的成长会在自然状态下生发,父母的成长则需要自我意识和觉察,因为你要倒了旧茶换新茶,换没换,只有你自己知道。
饱经摧残后,发现,顺利度过各路敏感期——没有捷径。想健康快乐,只有一条路:倾听接纳,观察理解,表达感受,满足他的需求,说出你的请求(我信息)。
而这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尤其在三岁半以前,父母的位置无人替代,所以为人父母的真正辛苦在这里,倾听自己才能倾听孩子。都需要自我觉察和练习,别光看着点头称是,鸡冻不已,到阵仗儿上就麻爪是没用的。练习练习还是练习~